林宏祥先生时评

网罗天下好文章,与您分享名家笔下的风采。

Moderator: kuanghong

Post Reply
User avatar
老黄
Site Admin
Posts: 29036
Joined: 29-07-05 Fri 12:07 am
Location: 太平 --〉关丹
Contact:

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m ... /23/507349

依斯迈的一年:运气、性格与509
《东方日报》2022年08月23日


依斯迈沙比里任相纯属意外,恐怕连他自己也始料不及。现年62岁的依斯迈在同辈政治人物中表现并不出众,不曾为国家勾勒前瞻、宏大的愿景,2015年就任部长时还发表“抵制华商”争议言论。他仓促上台,索性将在野党领袖安华重复多年的“我们都是一家人”缩简成“大马一家”,然后占为己有,也不理此口号与自己晚近几年的言行,是否予人强烈的违和感。

说实在的,依斯迈能够撑过这365天,靠运气更甚于能力。他原是慕尤丁内阁的资深部长,在抗疫过程中角色吃重。2021年6月后本地疫情飙升,慕尤丁倍感压力,巫统“法庭帮”趁人之危,成功在8月把慕尤丁逼下台。依斯迈不仅没为一塌糊涂的行动管制令负责,反而逆著绩效逻辑,水往高流。

同年9月,疫苗接种计划开始见效,疫情得以缓和,经济领域逐步解封——能力不在慕尤丁之上的依斯迈幸运地挣得更多喘息空间,足让他从容应对挑战,解决难题。

吸取慕尤丁倒台教训后,依斯迈甫上台就放低姿态,与希盟签署转型与政治稳定谅解备忘录,让自己在未来一年,与在野党的对立降温。依斯迈既没有理想、愿景,也非专业的技术官僚,遇到盟党同僚发难就使拖字诀,但不至于让国家行政瘫痪。于是马照跑舞照跳,通货膨胀引发民怨沸腾,内阁就介入管制鸡肉食油价格;天灾人祸留下疮痍满目,政府就投入赈灾、拨款援助——尽管反应缓慢,惟没有对政府寄以厚望的民众,不再像从前那样追究到底。

至于这个过渡政府能否拿出一套长远规划,防范下一波物价高涨、洪水来袭,恐怕是“强人所难”的要求了。

这一年下来,依斯迈让人印象最为深刻、正面的政绩,不外乎通过反跳槽修宪案、18岁投票与选民自动登记等——这些皆非依斯迈或巫统主张的改革议程。原本只是为了换取希盟支持而必须兑现的协议,却吊诡地成了自己“最亮眼的政绩”。

若依斯迈放手让掌管国会与法律事务的首相署部长旺祖乃迪在自己任内完成政治献金法案制定,其成就必然超越掌权17个月的慕尤丁,留下重要的政治遗产。

除了运气,以及愿意摆低姿态的性格,依斯迈政绩,还要放置到509后的政治脉络,才能更全面解读。虽说“变天”后的戏码没依照理想的剧本演下去,且在22个月后脱稿演出,惟第14届大选后的政权轮替,还是成功打破(巫统)一党独大、(首相)只手遮天的局面。

政治版图碎片化固然造成混局,但政党实力不再悬殊的形势,也让彼此学习自我调适,比从前更愿意打造一个公正、平等的竞争场域。过去一年,朝野暂时放下以龌龊手段发动的人身攻击,继而转为在双方具备共识的议题上相互配合,局部落实改革,乃正向发展之一。

另外,过去选民将焦点锁定首相候选人,认定唯有推举“好”领袖掌舵,国家才会变好——于是耗费心思,为“首相候选人”的人格特质、言行记录争论不休。依斯迈案例告诉我们,只要制度相对健全,能够有效监督与制衡,加上赢者败者都可能风水轮流转的政治环境——一个平庸的政治人物,还是能够有所作为,不至于无底线崩坏使诈。

当然,这不意味著我们放弃对政治人物有所要求。只是,是人就可能学会变脸——与其一心一意期待好人干好事,不如一砖一瓦建立起制度,让坏人干不了坏事。平庸的依斯迈让前首相纳吉面对司法裁决、让濒海战舰案摊在阳光下,某个程度上乃509改朝换代后启动的改革所促成的局面。

第15届全国大选来临之际,我们或许也应该认真思考:如果马来西亚未经“509变天”洗礼,现在真的会更好吗?
User avatar
老黄
Site Admin
Posts: 29036
Joined: 29-07-05 Fri 12:07 am
Location: 太平 --〉关丹
Contact:

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index. ... /26/508054

509列车的加影站
《东方日报》26/08/2022


从2018年5月9日到2022年8月23日——我们用了四年三个月又14天,将纳吉从布城首相官邸,挟到加影监狱。此路蜿蜒曲折,群众心情宛如过山车——从警察搜出巨额现款、金饰珠宝,再进入冗长的审讯——原本已狼狈不堪的纳吉,竟将自己包装成网红,以“Malu apa, Bossku?”口号从谷底反弹,甚至在“喜来登夺权”后有望翻身,让人傻眼。

可以想像,当初为“改朝换代”投下一票的选民,如何从黑暗隧道中初见曙光,冲上云霄后突然减速平行,再直坠而下的心情。列车如今来到加影监狱这一站,纳吉终于下车。然而,我们心里很清楚,马来西亚要走的路更长更远。

无他,纳吉入狱,不意味著司法从此独立,公正不阿。需知,公信力的摧毁,只需一朝一夕;而重建,却是长年累月的事业。一只燕子无法捎来春天,惟纳吉SRC案子确是标杆性判决。我们因此寄望,朝野领袖案子在未来能够获得专业与公平的审理,让司法成为寻找真相的管道、伸张正义的支柱,而非包庇同僚、打压政敌的工具。

而我们也知道,纳吉入狱,距离“确立廉正价值”还很遥远。2018年希盟由第四任首相马哈迪领军向盗贼宣战,因此引惹“清算纳吉,那追究马哈迪吗?”的争议。这确是509前的两难,谁都没有完美方案。在那样的困局里,凡事总需要一个开端,否则无从阻止上亿丑闻在未来加额上演。

509后的演变,本就不尽如人意;22个月后的“喜来登夺权”,更是脱稿演出。眼看国家总是原地踏步,有时候还踉跄倒退,民众开始怀疑,甚至否定当初上街抗议、返乡投票的一切努力。只是,509的一张选票不可能掀起天翻地覆的改变,它只能为当时候的困局撬开一个缺口,替未来创造更多可能。或者更保守一点,替未来的可能,垫下一砖或一瓦。

至少历经509后,在即将来临的第15届全国大选前,我们不必再讨论——变天的话,原任政府会否和平交出政权的问题。马来西亚在过去四年换了三任政府,不管是票箱里的人民力量,或是议会中的政党重组使然,纵使对结局再不满,我们都只能坦然接受。从心理层面,选民开始适应“政权轮替”的新常态,再也没有513暴乱、囤粮囤货的恐慌。

而政治领袖也正在学习自我调整,接受这个新局面。人民公正党创党23年而屹立不倒,打破多元族群政党是死路的宿命,让年轻从政者无惧成立MUDA;慕尤丁等人从巫统出走亦能夺过首相权位,如今在全盘出局之前都保有希望,只会鼓舞更多巫统领袖在未来挑战巫统主席。即便是巫统本身,尽管在党内掌握最高权力,一旦卷入贪污丑闻,还是得在党内各派博弈中吃尽苦头,而不再像昔日那般只手遮天,意气风发地逍遥法外。

于是我们来到这里,尽管509后的事态发展,脱离了当初“改朝换代”剧本理想的设定。像极了人生,你规划好一切,却往往事与愿违。你唯有在问题出现后,力挽狂澜,想办法补救。政客待价而沽,一变脸就跳,于是我们以反跳槽法规范之。此方案完美吗?绝不,但它把门槛拉高,投机分子要跳就预算自己可能面对的风险。未来可以更好吗?也许,当条件允许时,我们在反跳槽法的基础上再加改善,让政治更稳定发展。

而未来,马来西亚没有变坏的可能了吗?不尽然。选举只是民主制度的一环,极其重要,却不是全部。设定好游戏规则后,政党之间的竞争还是可能往负面的方向前进。例如,右翼势力的崛起,让各政党以更排他、民粹的论述争取支持。可以这么说,国家即便有了最好的制度,还是可以因为社会群体互动的种种因素,往坏的方向前进。

也因为这样,我们要做的还很多。生活中偶尔给我们来得太突然的惊喜,更常的是连绵的烦恼与棘手的挑战。纳吉下车后,一个马来西亚还要背负其贪污丑闻留下的债务继续前行。马币没有变强,鸡饭还会涨价。然而,即便哪个作者把马来西亚的丑闻故事结集成书,卖个洛阳纸贵,自己的问题终究还是要自己解决。

日子可能一样,也无风雨也无晴。下班、载女儿,但是女儿不再追问何以首相贪污却能屹立不倒,继续引领风骚。你甚至可以告诉她,从今以后,不管你在什么岗位上,只要因为动了贪念而走错一步,就只能在加影站下车。而万一她成功当了首相,可能马币还是没有变强,鸡饭还是继续涨价;只是,只要她记住你这句话,就值得让人普天同庆了。
User avatar
老黄
Site Admin
Posts: 29036
Joined: 29-07-05 Fri 12:07 am
Location: 太平 --〉关丹
Contact:

http://contemporary-review.com.my/2022/08/09/1-469/

給政治人物設下評分標準
《當代評論》09/08/2022


毋需獨家爆料、不必名嘴分析、不用水晶球預測,最遲於二〇二三年九月十六日舉行的第十五屆全國大選,再怎麽算都「不遠了」,不過就今年或明年而已。

歷經五〇九變天洗禮,馬來西亞已邁入歷史新階段,選民自當以嶄新的觀念與心態,面對即將到來的全國大選。此屆大選不再是正與邪的終極對決、也沒有選擇善或惡的道德綁架,甚至稱不上「創造歷史新篇章」的契機。而隨著身份認同政治的崛起,昔日保守/開明、極端/中庸的標簽,已無從厘清當下錯綜複雜的狀況。可以想象,慷慨激昂的「救國」、義無反顧豁出去的「Ini kali-lah」,已無法激起當年的熱情,甚至「建立世俗、平等、多元的馬來西亞」的承諾,恐怕在不同群體中都會引起迥異的迴響。

撇開規模較小、尚未結盟的政黨,如:民興黨(WARISAN)、民主聯合陣線(MUDA)、鬥士黨(Parti Pejuang Tanah Air)、全民黨(Parti Bangsa Malaysia)等,當下主要有三大政黨聯盟,即國陣、希盟與國盟。與以往不同的是,在來屆大選,選民對此三大聯盟的評估不再只是憑借「想象」,或根據各聯盟端出(不知能否實現)的競選宣言判斷,抑或以「(國陣治理下的)經驗」對照「(對希盟的)期待」,而是可以根據三個組合的執政表現打分。

在過去四年又三個月中,首二十二個月由希盟執政;接下來的十七個月由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主導的國盟政府掌權,然後交棒依斯邁沙比里(Ismail Sabri Yaakob)至今。儘管執政時間長短不一,加上聯盟成員黨有所更變,而新冠病毒疫情的來襲,亦讓國家處於起伏不定的狀況,惟選民還是能夠根據三個聯盟執政時期的經驗評點。關鍵是,我們如何建立起一套評分機制,公平客觀地評價各聯盟、政黨,甚至政治人物?

以華社較關注的教育課題為例,選民可以更具體地比較希盟政府時期的馬智禮(Maszlee Malik)與國盟時期的拉茲吉丁(Radzi Jidin)掌管教育部時期的表現。從對各教育源流的撥款數額、教育理念(考試之存廢、對特殊教育的重視及《大專法令》的立場等),再到現實部門運作等方方面面,皆可衡量及決定給各聯盟打幾分。至於國陣/巫統代表,選民可參照諾萊妮(Noraini Ahmad)執掌高教部逾兩年的表現,甚至追溯獨立後至二〇一八年政黨輪替之前,巫統黨籍教育部長的政績記錄。

必須強調的是,任何人都有自由與權利,根據自身定下的標準,對個別政治人物打分。重點不是馬智禮能拿五星或差評,而是在同樣的標準下,拉茲吉丁與諾萊妮會拿幾分?唯有將相關事項列出,逐一對比三者任期時的表現,才能更具體、全面地評價三方,而非隨帶風向者起舞,一哄而上後就一哄而散。

又比如,希盟掌政時期,華社最為跳腳的「爪夷字」事件,是否在國盟及伊斯邁政府執政時期圓滿解決?國民型小學四年級馬來文課本中的三頁爪夷字,在慕尤丁、伊斯邁任期間,是保留了還是廢除了?當年措辭強烈質問「這(是否意味着)三頁可以撕掉」的馬華公會青年團總團長王曉庭,又是否更新了立場?如果沒有,她要如何為自己當初的言行負責?倘若這「三頁爪夷字」足以打開華校缺口,讓華教變質,董教總、華團組織乃至地方會館俱樂部,是否還要發文告譴責、抗議到底,而中文報是否還以巨大篇幅,報道與評論此課題?

教育部只是其一,選民同樣可以比較旺阿茲莎(Wan Azizah)—楊巧雙組合領導的婦女、家庭與社會發展部,在女權、兒童及社會等議題上,其觀念、政策是否比麗娜哈倫(Rina Harun)—茜蒂再拉(Siti Zailah)這個國盟組合,顯得更進步、表現更出色?同樣的比較可以延伸到財政部、交通部、內政部、衛生部、環境部、國防部、原產部及貿消部等,從廉正透明、執行效率、政策方向、危機處理等方方面面,結合關注相關議題的非政府組織意見給三方打分。

誠然,除了績效比拼之外,還存在國際局勢、本地政經動態等外在條件,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各別聯盟政府表現,這些因素都需納入考量。「二十二個月是否足以糾正六十年積累的偏差錯誤?」若給予合理的解釋,一些選民或選擇體諒。然而,若將所有貨不對辦的跳票承諾全都歸咎於「二十二個月太短,來不及完成」,然後轉頭誇下海口「做滿一屆就能辦到」,則顯然缺乏反省誠意,乃不負責任之舉。

回頭看,這些年以來,馬來西亞政治民主化的過程雖然曲折,但總的來說,結果還是正面的。三〇八政治海嘯席卷,讓多元的反對勢力籌組州政府,為入主布城(Putrajaya)累積執政經驗鋪路。五〇九改朝換代則讓掌權逾六十年的國陣/巫統首次嘗倒台的滋味,也讓首次執政聯邦的希盟意識到,以民粹承諾爭取支持則面對支持者反撲的風險。這次經驗以後,有自省能力的朝野政黨都會自我調整,迎接未來可能的改變。

只是,在此過程之中,選民也不能一成不變。若說民主制度乃最不壞的政治制度,則選舉乃選最不壞的候選人/政黨。建立一套評分機制,除了能比較全面客觀給政治人物/政黨打分,也讓我們拷問自己:要選擇一個我們期待他會拿九十分,而他卻拿五十五分的,還是一個我們不敢奢望卻拿五十分的?我們是根據期待與現實的落差做取捨,抑或根據政黨的實力做選擇?因為我們的選擇,也在某種程度上決定政治人物/政黨未來會擺出什麽姿態,以爭取我們手中的一票。

當然,在未來幾年,選民甚至可能不再對任何一方抱有期待,惟這無損「建立一套評分標準」的重要。與其碎片化地轉載政治人物社媒內容,媒體記者不如系統化歸類與統計其貼文內容——選區服務、議會問政、對課題發表看法等貼文比例,甚至留意相關政治人物是否轉載假新聞、含歧視元素的低俗內容等,作為衡量有關政治人物的素養、誠信等記錄。唯有當選民認真要求候選人,政治人物才不敢以「今天吃/穿什麽」的圖文逃離政治,或錄制心智追不上年齡的抖音視頻,忽悠選民,損人害己。

建立評估標準,根據合理比例評估政治人物功過,正是我們第十五屆全國大選前的功課。
User avatar
老黄
Site Admin
Posts: 29036
Joined: 29-07-05 Fri 12:07 am
Location: 太平 --〉关丹
Contact:

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m ... /16/512535

马来西亚日有感
《东方日报》16/09/2022


“如果没有选择的自由,就没有承担后果的责任。”

十几年前,那是让人幡然顿悟的一堂课。说白了,一个人不该为不是自己的选择负责。举例说明:我无法选择自己出生在马来西亚,更无法决定自己是华人,因此我不该为“非土著”的身份受到惩罚。这个强而有力的说法,足以支撑马来西亚“非土著”反对《新经济政策》种族固打制的立场。

然而,此道理的另一面是——既然非我选择,则我亦没有理由为“华人”的身份感到优越,更无法因为自己身为“华人”,就必须完全接受他人对“华人”设下的标准与定义。去到更远时,甚至质疑“是华人就一定要念华校、学华文”的理所当然。

话说回来,我凭什么为另一个华人的成就感到骄傲?因为努力的不是我,而是他/她。同理,我凭什么为另一个马来西亚人的成就感到骄傲,如果我们的共同点,仅仅是“凑巧”出生在这片土地上?

说真的,若放任理性这把手术刀此起彼落,那些与情有关的情意结、情怀、情感、情绪等,统统都要切除。这么一来,国庆日,除了一天的假期,剩下的恐怕就只是无感了。

看透了这层道理,国事就甚难在生活中激起感动的涟漪——马来西亚羽球员夺世界锦标赛冠军与我无关,除非马国明放假;历经冗长审讯后纳吉贪污罪成于我无感,因为马币没变强、鸡饭没降价,我的银行户口没多了钱,日子一样过。谢定峰与苏伟译的荣耀既不是我的荣耀,纳吉的耻辱亦非我的耻辱。

只是,谢苏赢得冠军那一瞬间,心里仍有激动;纳吉入狱那一刹那,心情依然振奋。

无他,因为骆建佑在2021年夺得世锦赛冠军时,许多马来西亚人感叹人才外流——同是本地生产的人才,仿佛要离开马来西亚后(哪怕是越堤到羽坛弱旅新加坡),才能成为世界第一顶。骆建佑的选择没错,马来西亚人除了尊重,也只能祝福。谢苏选择留下,为马来西亚打破无法登顶的宿命,拼出一个世界冠军,证明这片土地上也有成功的故事,我们更当珍惜。

而纳吉入狱,则是一个更曲折漫长的斗争。说真话的媒体人冒险揭露丑闻、不服从的公民组织上街抗议、不放弃的选民返乡投票,而此过程中,在各自的岗位上,一些人因为坚持做对的事而人头落地,一些人则因为威迫利诱而狼狈为奸,或随波逐流。

数额、规模如此庞大的丑闻,不可能只是一两人的贪念,就能汇集成河,泛滥成灾。如果我们之前因把关人层层失守而感到愤怒,从而心生绝望——当联邦法院五司顶住压力,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写下专业的判词、做出公正的裁决,尝试以本身的正直,重建司法的诚信与威望时,我们难道真的只剩下一句“无感”?

说到底,有感是因为投入。国庆日——庆祝的是每个人尽了自己作为一个人的本份,在自己所属的土地上,守住底线、维护专业、重建希望、创造成功、散发光辉。任何一个马来西亚人都有权选择移民,在他国先贤斗争成果的基础上,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任何一个马来西亚人也可以选择留下来,为国家的未来铺垫成功的基础,突破一关又一关的瓶颈,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条件,追求自己的梦想。

这样看来,国庆日大概只是检视一年又一年累积的成果,看看这个国家如何从一个阶段迈入另一个阶段的日子。例如在游行队伍中见到久违的镇暴队,曾经上街示威的群众激动央求警员摇晃警铃,重温当年在水炮中逃亡的时光,在想像中回味当时呛到窒息的催泪弹。

从当年落荒而逃的恐惧,到当下有点怀念的激动,历史在不经意间又翻过了一个篇章。指尖翻及此页,突然有感。
User avatar
老黄
Site Admin
Posts: 29036
Joined: 29-07-05 Fri 12:07 am
Location: 太平 --〉关丹
Contact:

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m ... /23/514059

依斯迈会不会是下一个阿都拉?
《东方日报》23/09/2022


相对于退而不休的林吉祥、喋喋不休的马哈迪,第五任首相阿都拉在卸任后保持低调,鲜少介入国事,堪称“退役模范”。最近四处物色国席上阵的女婿凯里,亲口提起岳父患上失智症,让阿都拉久违的名字与身影,再度回到公众视线。

提起阿都拉,很多人会认为他不过是个“过渡首相”。若非安华在1998年与马哈迪决裂而遭罢黜下野,这个表现平平的“好好先生”,不太可能是首相接班人。当时马哈迪甚至为自己的接班人安排好了接班人(纳吉),阿都拉能走多远,可想而知。

阿都拉五年六个月的首相任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阿都拉并非“精明”型领袖,发言时甚至常常无法拼凑完整句子,让新闻从业员自行诠释,时而引惹“错误解读”的麻烦。阿都拉也没有前瞻的宏愿,仿佛没有非实现不可的理念或议程,自然就没有坚持到底的魄力。

然而,不管是局势所趋,抑或良心驱动,还是镇压不果,言论自由空间确在阿都拉任相期间局部开放,为2008年3月8日的“政治海啸”埋下伏笔。国会2/3多数优势遭否决、连失五州政权那一夜,阿都拉坦然接受人民裁决,而非以暴力推翻票箱结果,让在野党团、公民社会在晚后的十年,蓬勃发展。

这本是理所当然的事,惟对于当时刚刚走出马哈迪22年专政时代的马来西亚而言,十分可贵。阿都拉掌政期间,报馆仍然收到警告信、未经审讯无限期扣留的《内安法令》依然派上用场,甚至上演不少镇暴队武力驱散示威者的画面。

只是,阿都拉甫上台时有意无意地与马哈迪切割,还是让他赢得些许民意。可惜的是,2004年大选掌握逾90%国席后,阿都拉没有挟著民意优势引领巫统,反受制于党内种族主义的喧嚣、重返威权统治的呼声,最终在2008年大选后失势。

对比当下,第九任首相依斯迈沙比里与阿都拉或有些许相似之处。很明显,依斯迈沙比里不是能言善道的领袖,在慕尤丁下台之前没人看好他能上位,即使他上台之后,相信他是过渡首相的人乃是多数。在众人眼中,他身上的名牌衣裳,要比其立场理念还鲜明。他领导的政府一方面承诺尊重媒体自由,一方面将媒体人提控上庭,像极了当年要听真话却惩罚报馆的阿都拉。

如今,依斯迈沙比里需要决定自己是不是要与纳吉切割。若一方面摆出自己不干预司法,让盗贼面对法律制裁,一方面却抱持双重标准,给囚犯迥异的待遇;一方面顺应朝野实力均衡局势推动制度改革,一方面却不断满足巫统领袖的无理索求,包括冒水灾风险进行选举,他很可能就落得像阿都拉的下场——纵使对马来西亚政治民主化有功,却没能逮住历史契机将之进行到底。依斯迈沙比里必须问自己:如果能够做到大破大立,为何满足于修修补补?

实际上,依斯迈沙比里如今已站在阿都拉肩膀上,理应看得更远。若果断与巫统官司派切割,还能让巫统以洗心革面的形象,把争取支持的对象,扩大到中间选民,在纳吉、扎希之后自我标榜为“巫统改革之父”,让人民鸡皮疙瘩三分钟。

即使失败,以当前政治版图的分布,依斯迈沙比里也未必立马走入绝境——慕尤丁遭巫统开除后,还是成功染指首相一职,即便是短暂的17个月。离开巫统近四分一世纪,安华虽无缘登上最高权位,却到底还是国际社会敬重的政治领袖,其地位与影响力不亚于其他马来西亚首相。依斯迈沙比里当然不是安华,甚至可能不及慕尤丁,却还是不妨想想——失败未必是绝路,更何况,万一成功呢?

说真的,依斯迈沙比里当前需要思考的,不是自己能否掌权二十年,而是二十年后马来西亚人民会如何记得他。如果他让自己给巫统绑死,再让巫统与纳吉绑在一起,我们就只能对一个自甘耗尽运气的人说:“祝你好运”了。
User avatar
老黄
Site Admin
Posts: 29036
Joined: 29-07-05 Fri 12:07 am
Location: 太平 --〉关丹
Contact: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 ... TpGumoLO2E

与巫土爱恨交织伊党“情”归何处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22年10月12日


【节录,摘自林宏祥脸书】
由此不难理解何以伊党倾向靠拢土团党。一、以同是马来民族主义政党的土团党去制衡、削弱巫统。如此一来,巫统既不能以本身具备治国经验优势压下伊党,伊党还能在巫统和土团党的竞争中,成为双方拉拢的对象,在资源、官职分配谈判中掌握筹码。二、相对于巫统长年欲攻破伊党东海岸堡垒的处心积虑,土团党与伊党的选区重叠性不高,伊党既可继续独霸半岛东海岸,甚至可结合土团党势力,攻下半岛西海岸部分选区,扩大政治版图。

至于土团党,在慕尤丁2021年8月被巫统拉下台后,就意识到自己逐渐在这场博弈中处下风。慕尤丁最近表明,将国阵视为首敌,让把希盟当成主要敌人的伊党无从调适。土团党目前掌握的28国会议席,仅6席属土团党,其余15席与7席分别来自巫统与公正党的跳槽议员。加上以土团党为主干的国民联盟中,“代表非马来人”的民政党作为不大,土团党的“马来民族主义”既敌不过老字号巫统,主打“廉正”又无法取信于非马来选民,争不过希盟,如今落得进退维谷、人气消退的窘境。

站在巫统角度,在第15届大选中歼灭“马来民族主义”替代政党的土团党,是优先议程,免得夜长梦多。若放任伊党扶持土团党,让后者找到生存空间,则无疑给未来平添变数,对自己不利。这解释了何以巫统设下条件,要伊党解除与土团党的所有合作关系。奈何,伊党选择继续“左右逢源”,让巫统不得要领。

显然,“捍卫马来人回教徒权益”的论述已来到瓶颈,却无人敢于突破。在来届大选中,若三党没有任何一方凑足过半议席,则须要筹组联合政府。

早前有人主张巫统配搭民行党或希盟,组织稳定政府,然而此举有违“捍卫马来人为核心政权”的原则,恐怕要背负“马来人回教叛徒”的十字架。土团党则碍于曾经背叛希盟,双方再度合作的互信基础极为薄弱。伊党虽在2008年至2015年间在人民联盟框架下与公正党和民行党合作,但伊党意识形态与希盟分歧太大,牙齿印极深,短期内恐怕无法和解。

若无法卸下上述包袱,三个马来政党恐怕又要在选后抱在一起,在不断上演的党派利益、资源争夺战中,相爱相杀下去。
User avatar
老黄
Site Admin
Posts: 29036
Joined: 29-07-05 Fri 12:07 am
Location: 太平 --〉关丹
Contact: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 ... 6Aq6hY2gi0

《风云人物锋芒不再?》系列
民行党成也冠英败也冠英?

文 / 林宏祥
来自 / 联合早报
发布 / 2022年10月31日


成果固然是长年斗争累积的,惟民行党的巅峰,是林冠英担任秘书长期间创下的。以2004年大选所获的12个国会议席为基础,民行党在2008年大选的国席倍增至28个,更拿下元老林吉祥过去“三战丹绒”都攻不下的槟城州政权。2018年大选,民行党贡献42国席,与希望联盟的盟友首度入主布城,林冠英更出任财政部长——无论对1965年创立后长期在野的民行党,抑或政治生涯中二度身陷囹圄的林冠英个人而言,皆已登上历史巅峰。

可以预见,行动党接班领袖极难在短期内超越此成就。从马国政治现实来看,财长是非马来人政治领袖内阁职位的天花板。即便与巫统相对平起平坐的年代,马华公会领袖也仅有李孝式与陈修信出任过财长,而那已是近半世纪前的事了。希盟执政22个月,马来社会基于非马来人所掌部门的重要性和数量较国阵时代高,从而相信“代表华族的民行党主导希盟政府”,为希盟政府后来的崩盘埋下伏笔。民行党未来不管与哪个政党携手执政,都不太可能获得像希盟1.0时代的权力配置。

从这个角度,领导民行党18年的林冠英若在今年3月党选时退下,可谓“功成身退”,让新生代开启下一篇章。然而,现年62岁的林冠英并无退意,而是转任全国主席,并上阵第15届大选。有者认为这可能阻碍民行党脱胎换骨,并怀疑林冠英是否有能力突破当前瓶颈,再攀下一个巅峰。

由于林冠英曾在1990年代为一名马来少女伸张正义而锒铛入狱,因此马来社会对他的接受度,甚至高于他父亲林吉祥。加上1998年“烈火莫熄”改革运动的时代背景,林冠英为捍卫性侵受害者硬撼有权势的马六甲州首席部长,在某种程度上成功扭转“民行党等同反马来人”的形象,反击种族主义论述之余,亦身体力行勾勒“新马来西亚”景象。

然而,这个“老本”在民行党执政后逐渐耗尽。巫统与伊斯兰党皆以民行党为箭靶,先是巫统以各种阴谋论制造民行党槟州政府边缘化马来人、贬低回教地位的观感,再到后来巫伊联手炒作林冠英任财长时削减农渔民津贴,以支撑“马来人地位受威胁”的政治叙事。林冠英卷入“以低于市价购洋房”风波,以及在法院面对“槟城海底隧道计划中受贿”指控,多少也打击了自己、民行党和希盟主打的廉正形象。

执政联邦后,民行党面对多元社群愈加猛烈的左右夹攻。林冠英掌政槟州10年,强势作风虽赢得华社民粹掌声,但好斗性格亦激惹不少反感,甚至跟中文媒体交恶。林冠英担任财长期间,在未能改变国立大学种族固打制前,向宿敌马华掌控的拉曼大学学院动刀,大幅削减拨款,亦引来反弹。竞选政纲多项承诺在2018年5月9日变天后货不对办,也令林冠英与民行党在华社的人气大不如前。

民行党是马国少数相对认同世俗体制、民主人权、多元价值等进步理念的政党,却因为“捍卫非马来人权益”旗帜鲜明,遭巫统、伊党与土著团结党以“马来人大团结”论述围堵,将民行党隔离在布城之外。

巫统、伊党与土团党不仅针对民行党,也连带攻击其盟友,导致人民公正党与国家诚信党因为民行党而无法取信于马来选民。在希盟两难的关系中,撑住基本盘的民行党越强势,就越反衬其盟友的弱势。只是,即便民行党放低姿态,也未必能拉高盟党在马来社会的地位;反之,若铁粉感觉民行党软弱如马华,希盟可能承受全盘崩解的风险。

提出一套各族群相对接受的论述,平衡对立群体的需求,为此困局解套,是民行党与希盟的挑战。

现任民行党秘书长陆兆福尽管尚未端出可为困局解套的政治论述,但作风相对温和,掌交通部时口碑不错,本是马来社会接受度较高的民行党领袖。虽无法一步登天,但新面孔有望创造新可能。林冠英转任主席后曝光率不减,但其褪色的光环,恐怕难以照亮民行党更远的前方。
User avatar
老黄
Site Admin
Posts: 29036
Joined: 29-07-05 Fri 12:07 am
Location: 太平 --〉关丹
Contact:

马来选民理性与感性的抉择
转自:《联合早报》
2022年11月08日


对马来社会而言,过去五年,马国政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先是执政61年的巫统在2018年5月9日垮台,由希盟接手;再到土著团结党、伊斯兰党与巫统2020年夺权共治,在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中博弈,直至国会解散。

告别巫统一党独大的国阵时代,希盟在变天后开启新的权力分配模式,非马来人在内阁占近四成。右翼党团于是发动舆论攻势,指非马来人主导政治,边缘化回教徒,让马来社会躁动不安,为希盟22个月后的崩盘埋下伏笔。

可是为“筹组马来人为核心政权”而集结的巫统、伊党与土团党,于2020年重新掌政后很快就面对考验。冠病疫情暴发初期尚可封国控制局面,惟数个月后双重标准的惩罚和抗疫政策反复引起民怨。时任原产业部长的凯鲁丁回国后违反隔离条规出席下议院会议;同属伊党的吉打州务大臣沙努西则在封锁期间越州试车,与因戴不好口罩遭罚款的学生形成强烈对比。

……(只供会员阅读)

不过,社媒对巫伊土三党治理不力的批判,没有反映在2021年11月马六甲州选,以及2022年3月柔佛州选上。慕尤丁领导的土团党在一些马来选区仍超越希盟,得票仅次于巫统;伊党亦没有大幅流失支持,让人质疑希盟争取马来选票的能耐。

对于治国不力却人气不减的慕尤丁,民调机构巧思中心(Ilham Centre)执行主任希菘慕丁(Hisommudin Bakar)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解释:“马来社会对短期的补助,如津贴或援助金,十分有感。慕尤丁在疫情期间,分阶段往中低收入群体户头直接发放援助金,赢得好感。”

希菘慕丁补充道,此前的纳吉政权也深谙此理,所以不断给一马援助金加码,期待保住政权。

希菘慕丁预测,马来选民本届大选的投票趋势与甲柔州选相去不远。“对照第14届大选成绩,国阵在甲柔州选中,得票并没增加,只是这两场州选的三角战对国阵有利。第14届大选投希盟的马来选票,在甲柔州选中由土团党瓜分掉,以致希盟目前只有9%至11%的马来选票。”

巧思中心最近在半岛71个马来人占70%或以上的国席选区进行民调发现,高达55%马来受访者承认以政党认同为投票取向。希菘慕丁说:“在情绪政治煽动下,马来人对民行党的抗拒依然强烈。这是很情绪的东西,伊党在野时施压落实355法案(刑罚更严厉的《回教法庭(刑事权限)法令》),然而他们上台后对此只字不提,支持者也没追究。”

短期内,希菘慕丁不看好希盟能赢取马来保守群体的支持。他说:“这是希盟的两难。希盟遵循中间路线,不走偏锋,却因此无法回应偏右马来群体的需求。如果希盟靠右,就要马上失去非马来人的支持,两头不到岸。”

尽管如此,坊间另有分析认为,甲柔州选在疫情期间进行,防疫措施尚未完全解除,拉低了选民投票意愿;加上州选无法左右联邦政府大局,故马来选民的政治取向还有待观察。更何况,18岁投票与选民自动登记生效后,本届大选的选民人数激增40%,平添变数。
User avatar
老黄
Site Admin
Posts: 29036
Joined: 29-07-05 Fri 12:07 am
Location: 太平 --〉关丹
Contact:

摘自林宏祥先生脸书:
2022年11月17日
·

在这几年来,与政治沾上边的,坏的总是多过好的。

政治把我们逼入绝境,在两难中抉择。做了选择以后又频频回望:如果当时我选另一个,现在会不会更好?

权力游戏扭曲人格、嘴脸,表面上是正义与邪恶的拉扯,实地里却将彼此推向极端。任何人稍不慎走错一步,很可能全盘皆墨,从此没有回头路。

即便如此,坦白说,我还是喜欢政治。

政治不仅仅在政党里,也在非政府组织里。政治在职场上,也在生活里。

你会否原谅一个犯错的人,是政治。只要稍微把问题延伸到“我们是否应该以一个人生平做过最糟糕的事,来定义他生存的价值”,我们就进入死刑的讨论。废死与否,是政治。

我们能否抵挡诱惑,也是政治。你要满足千千万万个欲望,还是战胜一个执念?在宿命面前,究竟是要一次又一次还手,至死方休,还是放下屠刀,也放过自己?政客内心无不挣扎,但我们何尝不也在生活中面对这样的纠结?

如何接受人性的阴暗面,处置生活中无所不在的恶,是我们一生都无法逃避的功课。

如何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然后使尽全力展现最好的自己,让人生在不同阶段调整、升华,是我们的挑战。

同理,如何接受社会的分歧、国家的崩坏,然后想方设法打造共识、把制度建立起来,促成民主化转型,让国家在曲折的历史进程中一步一脚印前行,是公民的挑战。

我并不认为当前摆在台上的政治人物都很好——有些政治人物演说时甚至让我在电脑屏幕前飙完三个月的脏话固打。我不是不知道他们阴暗险恶、心狠手辣,但是我依然相信,我们在某个历史阶段的抉择,可以影响国家未来的走向。

我们当中或许很多人都哭过长夜,但若扛不住政治对你的摧残,恐怕不足以语人生。

战胜龌龊的政治不是变得犬儒、清高,而是见证了恶,让自己更坚信善,却又不自以为义。

我们都应该学会做选择,然后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不需要含泪才能一夜长大,在投票箱面前,我们也可以一票长大。
User avatar
老黄
Site Admin
Posts: 29036
Joined: 29-07-05 Fri 12:07 am
Location: 太平 --〉关丹
Contact:

摘自林宏祥先生脸书:
2022年11月23日
·

过了大爱大恨的年纪,厌恶下笔,因为自己这么一丁点分享或看法,总有人会放大解读,扭曲原意。然而我今天遇到晨运老婆婆......(ok,我承认,是烂梗)

大选期间,我因为接了个媒体fixer的工作,采访马哈迪在瓜拉冷岳的活动。

重点不是马哈迪,而是马哈迪演说之前,村长简短的发言。在短短数分钟里,村长首先表示荣幸,能在马哈迪面前发言;然后叙述自己二十多年前受派遣到东马工作时,第一次有幸与刚巧到访东马的马哈迪握手之经验。而二十多年后的当下,又再次与马哈迪见面、握手,除了荣幸,就是感恩。这是村长全部的谈话内容。

这种无关痛痒的发言,当然不会写进记者的报道里。我甚至感觉村长并非刻意奉承,而是由衷地敬仰马哈迪。我们可以说,这是封建的观念、崇拜权威的思维。

我不禁想起,安华成立的公正党,刚开始时也延续这样的文化。我曾采访公正党大会,场地挂起大大的安华肖像布条,让我很不自在。而我们甚至可以说,直到今天,安华身边还围绕不少马屁精。

然而,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公正党,或“烈火莫熄”世代的不同。不少人因与安华闹翻而咒骂他,最终不管有没有留在这个运动里,与安华唱反调的,大有人在。而我们可以相当确定地说,这个运动生产出来的,骨子里都有少许反叛,会质疑、会反对、会批判,而不是一味盲从、附和,与领袖同台为荣。

就这点,相对於马哈迪,安华对马来社会带来的冲击与改变,是不同的。

从权谋上,安华不如马哈迪,惟安华在马来人穆斯林观念思维中逆流而上,在重重种族主义的围剿中依然捍守多元,你可以说他在做市场区隔、定位自身品牌,但如果他选择随波逐流,他很可能已让这次的马来海啸,把自己冲上权力云霄。

不需要我一再强调吧——安华近年来表现确实走下坡,很多判断都失准,这些评价都中肯到位。但是要把他批评得一无是处,笑到屁滚尿流,倒就不必了。

不管明天以后谁是第十任首相,成立的是少数或团结政府,我们都要着手解决不同社群思维、观念鸿沟的问题。当你亲自去面对、理解与处理时,就会知道,改变一个社会的思维,不是拉几张椅子,就能解决的问题——除非你的头,真的被夹坏了。
Post Reply

Return to “生花妙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