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宏祥先生时评

网罗天下好文章,与您分享名家笔下的风采。

Moderator: kuanghong

Post Reply
User avatar
老黄
Site Admin
Posts: 29001
Joined: 29-07-05 Fri 12:07 am
Location: 太平 --〉关丹
Contact:

感谢林宏祥先生的恩准,让我们将他的文章转贴在法情。

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s/248434#

【时评】马哈迪、安华、马来西亚
作者:林宏祥
发布:2018年06月23日

第14届大选已然落幕。我们务必意识到,选前选后是截然不同的局势。

509大选前,同处在野阵营的马哈迪与安华相互需要对方。两人皆意识到,倘若彼此领导的两股势力无法结合,则无从推翻纳吉政权。其结果是马哈迪歷史地位任由纳吉定义,而安华即便在原定的6月8日获释,也必为各种法令条规牵制。当然,若国阵在509当晚保住政权,马来西亚几乎肯定不会比当下更好。

改朝换代后,表面上马哈迪比预期中更早兑现释放安华承诺;但深一层剖析,就不难发现何以王室积极配合,甚至愿意全面特赦安华。眾所周知,马哈迪对王室立场一贯强硬,扶持安华制衡马哈迪,符合王室利益。安华获释当天从监狱(蕉赖康復医院)直往王宫,隨后更覲见柔佛、彭亨、吉兰丹与雪兰莪州马来统治者,政治意味浓厚。

王室特別欣赏安华吗?不尽然。2014年11月,安华还因「加影行动」后就大臣人选与雪州王室闹僵,甚至遭褫夺「拿督斯里」勋衔。但相对于此时此刻夹著偏高民望向王室施压的马哈迪,安华即使不是相对「温和」的领袖,亦至少是一股制衡马哈迪的势力。马哈迪在总检察长人选课题上的坚决態度,贏得不少掌声。安华从中扮演「协调」角色,虽说缓和了希盟政府与王室对峙的僵局,但此举对于强烈反对王室干政者,心中自然不是味道。

这个转变十分玩味。马哈迪在此课题中不仅立场坚定、作风果敢,甚至比安华走得更前,几乎顛覆了两者在1998年对决时的位置。20年前,马哈迪是保守政治价值的守护者,面对贪腐、朋党裙带作业、专制等指控;而安华则高呼改革,是民主、公正、进步等新政治价值的符號。安华用理想召唤群眾支持,借用街头力量,硬撼掌握国家机关的马哈迪。

处在当下,马哈迪启动改革议程,放手其內阁部长探討废除箝制自由、打压民主等恶法的可能,力抖纳吉政权的贪污弊案,同时撤换形象负面的总检察长、反贪委会主席等人,贏得掌声,支持度爆表。晚近20年为马来西亚民主化付出近10年监禁代价的安华,在民望不及马哈迪的情况下,用什么確保自己能在两年后顺利接棒?

这不是挑破离间的评论分析。我们必须接受政治即是权力斗爭的事实,马哈迪与安华之间,即便不是恶斗,也必然存在竞爭关係。除了家族、朋党的利益,年届92岁的马哈迪更在乎的恐怕是如何摆正自己的歷史地位,以华丽转身遮掩过去掌权22年的阴暗。但安华必然也有私心,其一生惨烈悲壮的斗爭,也至少必须写入马来西亚民主化的歷史篇章。

政治人物不可能没有私利,哪怕是金钱、权力或声誉,选民亦然。我们坚持打造制健全的制衡机制、健康竞爭的政治生態,就是因为我们並不奢望政治人物如天使般为国为民无私付出,而是要確保在每一场权力角力中,人民的利益得到最大的保障。我们要促成一个局面,让任何要上位的政治人物,都不能逆著人民的利益前行。

因此,马哈迪与安华接下来的博弈,也必然要从人民利益的角度出发。社会如此现实:22年的破坏,两年转身弥补,因此得到宽恕,甚至过度的吹捧。与此同时,这个现实却提醒安华,切勿在一生悲情后「晚节不保」,因心態上的患得患失而犯下错误,典当一世的英名。

最后,我们也必须在509后保持清醒,这不仅仅是站在安华这边,或靠拢马哈迪那边的问题,而是我们的选择,如何营造一个对国家政治发展有利的局面。一些推崇马哈迪的网民开始抱怨安华,却不知如果安华没在20年前发动「烈火莫熄」(Reformasi)改革运动,我们不会在今日收割成果。我们可能换政府,但变天以后民主、廉正、人权等价值之所以能够抬头,很大程度是因为安华在1998年为马来人政治社会垫下的基础。

第14届大选人民公正党旗帜全国飘扬,成为对抗国阵的主要符號,是因为当年安华坚持创办多元族群的政党,並在输剩一国席的情况下,都坚持不放弃而熬出来的成果。这个71岁的老人,在过去20年之所以多次进出监狱,饱受羞辱,乃因他是巫统、国阵最具威胁力的政敌。如果国人没有歷史感,不问背景不看脉络而草率盲目吹捧英雄,未来就不会有为了理想而愿意冒险的政治人物。

马来西亚是我们共同创造的。马哈迪愿意在92岁之际豁出去推翻巫统、国阵,他仅仅是「將功赎罪」,其功过应该有个更客观、全面的评价。至于安华,儘管他过去数十年为政治民主化付出的牺牲已经超越马哈迪,惟他必须意识到,悲情无法让他在未来走得更远。

至于我们,要做的不是选边站,而是打造一个势均力敌的政治生態。因此,在每一个选择之前,我们都要思考从前、现在和未来,不要一再重复「两象相爭、殃及鼠鹿」的老掉牙故事
User avatar
老黄
Site Admin
Posts: 29001
Joined: 29-07-05 Fri 12:07 am
Location: 太平 --〉关丹
Contact:

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s/250047#

扎希攻略,大胜或大败
作者:林宏祥
发布日期:04-07-2018

简单来说,巫统主席之下的党职,不管新旧脸孔如何配搭,都不会有太大惊喜。晚近20年,巫统选举机制已无从解决派系之间的矛盾,倒是刷走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1998年的「烈火莫熄」运动催生了公正党,成为政改份子的阵地;即便不甘冒险而选择留在体制內改革的领袖,最终亦遭1MDB丑闻殃及。要嘛坚持说真话而被当权的纳吉刷出去,要嘛为保一官半职自甘沦为同谋共犯,无一倖免。切记,要改变的马来人,早在509当天投了票;630这一天,他们並无投票权。

阿末扎希当选不尽然让人意外。党选前看好他的人认为,他对纳吉不离不弃,体现巫统推崇的效忠精神;不看好他的人则以为,他的拒绝与纳吉切割,让自己背负纳吉留下的包袱。实际上,若我们单纯从有投票权的巫统代表角度思考:晚近10年,在阿末扎希、凯里与东姑拉沙里三人之中,巫统代表最可能从谁手中得到直接或间接的利益、恩惠?——就不难理解选举结果了。

与其说凯里是「良知」,不如说他务实。记忆稍长的人都不会忘记凯里在「308海啸」前的嘴脸。他为希山慕丁举剑的言行辩护,以「猴子」称呼羞辱净选盟集会者,囂张得不可一世。惟歷经308海啸洗礼,他瞄准城市年轻人市场,打造谦卑、改革的进步形象,在2009年巫统党选中以38%支持率当选巫青团长,用10年时光,从低谷反弹崛起,成为耀眼的明日之星。

从选前巫统主席候选人辩论窥探,凯里无疑是论政能力最强的在野党领袖,能在下议院为希盟带来最大的杀伤力。普遍相信,若凯里当选巫统主席,则能替希盟带来强而有力的制衡,有助於让巫统,甚至国家政治重返理性、专业论政的轨道。只是,509海啸足以衝垮国阵61年的政权,却未足以衝击根深蒂固的观念。马来人要当家更要当权,巫统上下更是如此相信。因此,谁能够在最短时间內让巫统重掌政权,谁就是巫统的救世主。相对於65岁的阿末扎希,42岁的凯里有的是时间。凯里还有至少20年,足以让他放长线钓大鱼,期待有朝一日归来时,歷史以「让国阵重夺权力第一人」记载他。

但是阿末扎希並不同,毕竟没有几个人能在92岁之际还能重头来过。阿末扎希只有短期策略,没有长期愿景。让巫统重返权力核心,阿末扎希最可能做的就是抄捷径,与伊斯兰党合作。放眼当下,即便巫统再掀退党潮,巫伊两党还掌有70左右的国席,接近下议院1/3的实力,並掌控东海岸与玻璃市州政权。巫伊两党加起来,马来人的支持率依然过半,有足够的正当性。

巫统会不会死路一条,阿末扎希当选要不要狂贺希盟,恐怕一切还言之过早。未来五年,挑战不在於粗里粗气的阿末扎希能否重振巫统、復兴国阵,而在於希盟会不会犯错,给巫伊联盟製造契机。

希盟当下挑战有二:一、希盟必须能够说服大多数马来人,其大刀阔斧的系列改革,並无典当马来人穆斯林的权益;二、改善经济,舒缓中下阶层的生活压力,让巫伊即使联军,也无从煽动族群宗教情绪,製造对希盟政权的不满。

阿末扎希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来一场豪赌,反正他没什么输不起的,其结果就是大胜或大败。马来西亚需要的是让在野党制衡当权希盟政府,不是破坏正在启动中的制度改革。面对这样的对手,对国家稍微有责任感的人,最好还是不要开心得太早。
Last edited by 老黄 on 06-07-18 Fri 12:10 am, edited 2 times in total.
User avatar
老黄
Site Admin
Posts: 29001
Joined: 29-07-05 Fri 12:07 am
Location: 太平 --〉关丹
Contact:

http://contemporary-review.com.my/2018/07/05/1-87/

巫伊合作的政治算盤
作者:林宏祥
发布日期:2018-07-05

即使變了天,「馬來人海嘯」之爭議卻未止。在第十四屆大選中,馬來人社會雖掀反風,但巫統依然是得席最多的政黨,共贏得54個國席。然而,巫統攻下的54個國席中,只有13席獲得過半票數,其余41席是因為多角戰分散了選票,讓巫統得利。這符合選前的分析,即多角戰有利於國陣,尤其是伊斯蘭黨分散了「反國陣選票」,讓國陣低空飛過。

只是,從相反的角度,希盟得席中,也有33個國席選票不過半,挑起「多角戰其實也有利於希盟」之說。舉個例子:在彭亨州文冬國會選區,希盟的黃德以2,032張多數票,擊敗馬華公會總會長廖中萊,而此區上陣的伊黨候選人,就瓜分了5,706張選票。易言之,倘若伊黨選票情歸國陣,廖中萊就能保住此國席。

不過,在柔佛亞依旦國會選區守土的馬華公會署理總會長魏家祥,卻在伊黨候選人搶走4,975張票的情況下,以303張多數票擊敗希盟候選人劉鎮東。在此案例中,伊黨可謂助了馬華公會一臂之力,保住最後一寸皮毛。

伊黨究竟是分散了希盟的選票,還是國陣的選票?更準確一點:倘若相關選區上演國陣希盟一對一之戰,原本票投伊黨的選民,會支持誰?

我們無從知道真實的答案,也不會有統一的答案——因為不同的選區,會因為不同的因素而產生不同的效果。民聯2015年6月解體時,普遍認為,伊黨的基本盤傾向「反國陣」,但拒絕把票投給希盟,因此三角戰對國陣有利——2016年6月雪蘭莪州大港與霹靂州江沙雙補選,就是最佳教材。

接著,伊黨與巫統越走越近,其論述也常常與巫統有異曲同工之效——捍衛馬來人權益、伊斯蘭至上的地位,槍口一致對準「主導希盟的民主行動黨」。為化解伊黨的攻勢,希盟開始主打「投伊黨一票等於投納吉一票」,並認為巫伊兩黨其實共享相同的票源。有人開始相信此策略,即三角戰會分散馬來票,只要希盟保住絕大多數非馬來人選民的支持,就能殺出重圍。

根據509選績推算「一對一」選情:若投伊黨的選民支持希盟,則希盟會以更大優勢挫敗巫統/國陣;反之,若伊黨支持者轉投國陣,則希盟無法上臺執政。在半島西海岸中南部,伊黨更多時候是攪局者,在三角戰中得票不及國陣希盟;在半島北部與東海岸,情況恰恰相反,國陣與伊黨爭天下,而希盟更像是攪局者,根本無從在丹登兩州立足。

讓人出乎意料的是,脫離民聯的伊黨,憑靠一己之力,就拿下18個國席,保住吉蘭丹州政權之餘,還一併攻下登嘉樓州政權。對伊黨而言,第十四屆大選最完美的結局是懸峙國會。如此一來,伊黨就能挾著本身所贏的議席與兩方談判,以「造王者」姿態製造對本身最有利的局面。然而,509當晚事與願違,希盟以顯著差距奪得政權,可以繞過與伊黨談判,自行組織聯邦政府。

選後伊黨最高領袖行事低調,保持觀望態度,不敢輕舉妄動。希盟上臺後,伊黨主席哈迪阿旺(Abdul Hadi Awang)、登嘉樓州務大臣、與吉蘭丹州務大臣,都禮貌拜會首相馬哈迪,一改過去對抗、挑釁的姿勢。

巫統黨選後,普遍以為新任主席扎希(Ahmad Zahid Hamidi)會向伊黨釋出善意,延續第十四屆黨選前的「親密關係」,甚至不排除昇華為正式的結盟。姑且不談鬥爭理念與意識形態,巫統與伊黨聯手,其主要的盤算如下(以第十四屆選舉情況為標準):

一、巫統會以更大優勢保住第十四屆大選贏得的54個國席;
二、巫統與伊黨能夠從希盟手中奪得24個國席;
三、伊黨能以更大優勢保住第十四屆大選贏得的18個國席;
四、伊黨與巫統的州政權版圖會從玻璃市、東海岸(吉蘭丹、登嘉樓與彭亨),擴張到吉打、霹靂、森美蘭、馬六甲,甚至柔佛。

如是一來,巫伊掌握約100個國席,即使不足以執政,也必然動搖希盟政權穩定性。須知,若巫伊掌握近百國席,則意味著希盟馬來人穆斯林議員比例偏低。在馬來西亞,若馬來人穆斯林在政府里的代表性不足,這個政權極難維持穩定。從半島州席來看,幾乎就要回到希盟執掌雪蘭莪與檳城二州的原狀。

當然,這只是根據509選績的推算,並假設巫伊聯手,雙方基層都不因此結盟流失。而事實上,部份馬來人傾向支持「當權政府」,巫統大權旁落後,馬來人轉向希盟也不稀奇。只是,希盟下屆大選前的挑戰在於:一、確保其進步的改革議程得到更多馬來人認同,這間中需要更多論述、遊說工作,並確保改革不引起反效果;二、改善國家經濟,舒緩中下階層的生活壓力,好讓巫伊無法借經濟問題,煽動族群宗教情緒。

巫統與伊黨當下的挑戰是,兩黨有沒有可能與希盟在廉正與施政上鬥專業、比效率,有沒有可能提出更包容、前瞻的願景,勾勒馬來西亞多元社會對未來的想象?如果沒有,族群、宗教,似乎就是僅剩的武器。

巫伊最終會不會聯手,既有個別領袖的主觀意願,也有時局的客觀條件。倘若希盟處理族群、宗教、文化認同等問題時不夠謹慎,沒有事先鋪述,在社群間未達共識前一味冒進,而若不巧的改革最終沒有到位,就會為巫伊合作製造最大的條件。舉例而言,當希盟政府打破晚近數十年傳統,委任非馬來人/非穆斯林出任關鍵職位,本對馬來社會是一大衝擊。若受委者在其崗位上表現出色,則能打破馬來人的不安全感與迷思。反之,若接棒的領袖無法勝任,則不僅會加深偏見,更讓巫伊有機可乘。

職是之故,馬來西亞政治擁抱什麽價值,能不能走上理性、專業的軌道,那不僅僅是紮希會不會與哈迪擁抱,巫統會不會與伊黨結盟的問題,而是每一個馬來西亞人準備為當下政局打下什麽基礎,把鐵路建往哪一個方向的問題。倘若我們只在乎華裔部長的人數而不在乎華裔部長的素養,我們可能只能在當下走得更快,卻無法在未來走得更遠。
User avatar
老黄
Site Admin
Posts: 29001
Joined: 29-07-05 Fri 12:07 am
Location: 太平 --〉关丹
Contact:

7月5日在脸书发布的一小段文字,看着有趣:
本来我对看脸书写新闻的做法就很不以为然了。抄贴某人的帖文,然后注明几个赞几个怒,再引述正反双方的留言,就是一篇新闻了。前后可能连五分钟都不需要(两分钟用来想耸动的标题),轻轻松松就把点击冲上云霄。

今天跟前媒体人谈起,她才告诉我早前人权委员会委员“11岁结婚无不妥”的新闻,应该就是这样做出来的。首先记者连整篇文章的脉络都没梳理好,看到耸动的那句“11岁也没关系”,就直接引述,甚至连这么争议的课题,也没向当事人求证,直接打题:人权委员会委员支持儿童婚姻。

我当场傻眼。这几天我没跟进这则新闻,只知道一些中文媒体也不懂是翻译或改写这样的新闻,结果网上一片OMG、 OMG的。

从前我们爱开玩笑,说坐在办公室里摇几通电话就完成一篇稿了。这是最懒惰的做法。现在才知道,原来一山还有一山高。

(写完后还是很不甘心:可以酱咩?)
User avatar
老黄
Site Admin
Posts: 29001
Joined: 29-07-05 Fri 12:07 am
Location: 太平 --〉关丹
Contact:

7月20日脸书发布的这段文字,也关系到媒体工作者的,发人深思。
黑色校鞋

教长在接近两小时的访谈中,谈了很多,没有回避独中统考、多元流教育争议,强调提升人文精神,关注特殊教育,重提学术自由,也略谈自己上任后忙着扑火的苦衷,排山倒海的简讯,要求解决师资调派等琐碎之事。

然后他提到黑色校鞋,以及用车牌为大学增加收入的建议。结果最受关注的是“黑色校鞋”,褒贬都有。

重点不是赞同或反对黑色校鞋,反正谁都有权利提出自己的看法。重点是,许多批评建立在质疑“没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了吗”、“家长关心的是如何减轻孩子书包的重量”等基础上,偏偏马智礼就在访谈中承诺减轻书包重量,表达希望看见孩子快乐上课、老师开心教学的初衷。

网民错了吗?不尽然。网民不是媒体人,不可能全程追看直播或视频,去了解教长到底说了什么。

那媒体为什么只突出黑色校鞋,不报道教长提及的“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呢?是不是记者认为黑鞋比speaker corner重要?当网民根据媒体报道批评教长“只提黑鞋不提更重要的教育改革”,那究竟是谁错了呢?

这对当事人多少有不公平。但教长没错吗?他犯下一个小错误,即部长不应该卷入细节,反之应该专注谈大方向与具体议程。太琐碎的事情,应交由官员宣布,否则在这样的媒体环境里,再前瞻的愿景、再进步的教育理念,最终统统淹没在琐碎的争议里,死得不明不白。

要赞要骂马智礼,都不是问题。褒或贬,关键都在于是否公平。我们其实不需要担心未来的自己,会不会变成自己从前讨厌的人。要当一个更好的自己,其实只需要思考:如果你想别人公平评价你,那请你也公平评价别人。
User avatar
老黄
Site Admin
Posts: 29001
Joined: 29-07-05 Fri 12:07 am
Location: 太平 --〉关丹
Contact:

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s/252100#

2018年07月19日 • 评论: 林宏祥

天天有惊喜vs日日有衝击

第14届大选前报道相对持平的《阳光日报》(Sinar Harian),在7月13日以三个非穆斯林人头照为封面,即总检察长汤米汤姆斯、掌管法律事务的首相署部长刘伟强,以及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理查玛拉尊,然后打出「伊斯兰被动摇?」(Islam Tergugat?)的头条,激起舆论涟漪。

《阳光日报》拋出一个问题:我国司法界最高职位今为非穆斯林掌控,部分穆斯林因此担心,在往后涉及伊斯兰的宗教爭议,司法或无法保障与捍卫伊斯兰的地位。

此不安普遍存在於穆斯林社会,论者列举过去数宗关键案例,如丽娜乔(Lina Joy)改教、「阿拉」字眼爭议、印裔妇女英迪拉儿女改教等爭议诉讼,来自东马的理查玛拉尊,就在聆审上述案件时,做出「对伊斯兰不利」的判决。

而在法律界久负盛名的汤米汤姆斯,也在早前受委时引发爭议。汤米曾代表马共总书记陈平申请回国,其马来语不如英语灵光流畅,亦成了反对者的箭靶,质疑总检察长不尊重国语,成何体统?

509变天的关键,在於马来人穆斯林能否克服恐惧,摒弃被视为「马来人保护伞」的巫统。巫统重复一贯的论述:马来人/穆斯林分裂,非马来人/非穆斯林则掌权,边缘化马来人;届时非马来人尤其是华人,將不只是掌控经济,甚至掌控政治,主宰马来人在这片土地上的命运。把宗教与族群捆绑起来的伊斯兰党也有异曲同工的论述,非穆斯林掌权,必动摇伊斯兰地位。

从这个角度,就不难理解马来人穆斯林社会在509大选后所面对的衝击。先是由民主行动党秘书长林冠英出任財政部长,后来再发生「三语文告」风波,挑起国语地位的神经线。变天以后兴权会(Hindraf)提呈备忘录,要求开放玛拉工艺学院学额给印裔;另一厢则有「解散伊斯兰发展局(JAKIM)」的建议,引起轩然大波。

改朝换代后,对於一些人而言,可谓「天天有惊喜」;但对於另一些人,却是「日日有衝击」。这些震撼让他们回不过神来,彷彿就要印证巫统、伊斯兰党之前的警告:非马来人、非穆斯林就是得寸进尺,马来人若退让协商,就会变成「越协越伤」。当承认统考课题引爆,青体部部长赛沙迪看似没有极力捍卫来自LGBT群体的新闻官努曼阿菲菲等课题接踵而来,这一连串的爭议恐怕已超出马来人、穆斯林社会所能够负荷的重量。

诚然,从非马来人、非穆斯林社会角度,这口气憋了整60年,改革要趁早,否则日子一长,希盟承诺的支票就会过期。一些人希望以马哈迪的威望压阵,再以华社高涨的民意加持,纠正过去所有「对非马来人社会的打压」,甚至期待少数弱势群体的权益一步到位。

长远而言,公正、平等、自由都必须是这个国家与社会拥抱的核心价值。然而,任何改革都必须得到社会的共识,否则无法持久。如果「承认统考」之举没得到马来人社会的普遍认可,巫统夺回政权后还是可能U转;伊党若与巫统联手掌权,想必不会对LGBT群体太包容。换句话说,我们需要更多跨族群跨宗教的对话,为彼此期待的改革垫下基础。

才不过两个月前,马来人穆斯林选民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拋弃纳吉、否决巫统。每一个「进步」的政策、「违反过去传统」的政治动作,甚至「逆流而行」的议决,都应该给予更多时间,让这个社会咀嚼、消化。我们必须证明非穆斯林执掌司法,並不会对伊斯兰不利;华人执掌財政部,也能公平分配资源。当更多的马来人穆斯林信服以后,才更有利於下一步改革的推动。
User avatar
老黄
Site Admin
Posts: 29001
Joined: 29-07-05 Fri 12:07 am
Location: 太平 --〉关丹
Contact:

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s/253251#

2018年07月28日 • 评论: 林宏祥

行动党格局

这不是一篇批判民主行动党像马华公会一样无法捍卫华人权益的文章。这也不是一堆调侃张念群越来越像张盛闻的文字,更不是一泡感慨承认统考依然走不完最后一哩路的情绪。

本文要討论的是:行动党在执政以后,如何不让自己沦为马华公会2.0?

一、行动党对当下时局的分析是什么?
二、在这个局势里,行动党如何自我定位?
三、在统考、独中、华教议题上,行动党认为阻力在哪里?
四、行动党要如何克服这个障碍?

行动党不可能不知道,在第14届全国大选中,过半马来选民把手中的选票,投给巫统与伊党。行动党如果不是虚偽,就应该知道自詡的「全民政党」,是面向所有马来西亚人,而不仅仅是(受中文教育的)华人。在最近一揽子统考、独中、华教议题上,障碍究竟是巫统/伊斯兰党,抑或官僚体系中的马来人,还是马来人社会的主流民意?

这些基本的政治判断,既决定行动党的格局,也决定行动党的结局。倘若最终自食其果的只是行动党,则局外人不必多言。偏偏行动党是希盟第二大成员党,甚至在某个程度上「垄断」了华社民意。行动党的起落,因此牵动政局,左右国家未来趋势。

希盟以不过半马来人支持上台,目前在野的巫统与伊党只要联手,就能以东海岸、北马作为根据地,往南、向西攻进。倘若希盟五年內无法解决经济问题,身份认同政治就將成为巫伊两党煽动族群、宗教情绪的最佳武器。姑且以第14届选绩作標准,只要避开三角战,而巫伊联手没有相互抵消两党目前享有的支持,加上马来人选票因不满希盟而回流巫伊——请问,巫伊联手执政会是不可能的事吗?

过去有个说法,华人社会在1990年后的选举,是看巫统表现来决定是否把票投给马华公会。换个角度,马来人社会会不会在2018年后的选举,看行动党表现来决定要不要把票投给希盟?早前民联无法攻克国阵,因为巫统的「行动党主导在野党阵线」舆论攻势奏效。这个政治宣传要到马来人强势领袖马哈迪成为希盟首相人选后方失效。

若意识到上述潜在危机,行动党是否应该思考,如何更妥当处理统考、独中、华教课题?行动党如今已是联邦政府成员,不是在野党。行动党要判断的是,阻碍承认统考,究竟是教育部长马智礼,抑或教育部官员,还是整体马来人社会——普遍因为不理解统考为何物,或基于其他原因,反对承认统考?

持平而论,有別于巫统部长,马智礼在面向马来人群眾时,並没有煽动族群情绪,动员施压反对承认统考;反之一再释放善意,甚至以「掌握多语的优势」为由,试图游说马来人社会接受多元流教育的存在。

如果承认统考的阻力是教育部官员,甚至是马来人社会的主流意见,作为教育部副部长、作为执政党成员,行动党领袖是不是应该善用手上的资源与空间,把关于统考的正確讯息整理出来,並透过多种管道、载体散播、广传,分担教长在马来人社会独自承担的压力?

把话说白,在此时此刻,行动党领袖是认为应该把心思花在发文告炮轰教长、建议首相重新「评估」马智礼,还是用马来文整理关于统考、独中、华教的资讯,去游说马来人社会?前者激化马来人社会对行动党的反感,甚至「印证」希盟马来人领袖皆行动党傀儡,最坏结局是倒向巫伊;后者让马来人重新认识多元流教育,即使最终结局未必全盘认同华教,但至少中和了当下坊间流传的负面讯息。

行动党要记住,如果它满足于在华社逞英雄,它最终就只会是灰头土脸的狗熊。它害怕自己成为马华公会的自我警惕,不过是要成为一个更勇敢的马华公会。但它忘记了,一个敢怒敢言的马华公会,始终还是马华公会。
User avatar
老黄
Site Admin
Posts: 29001
Joined: 29-07-05 Fri 12:07 am
Location: 太平 --〉关丹
Contact:

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s/254867#

2018年08月9日 • 评论: 林宏祥

又是统考爭议

坦白说,承认统考的课题,已被过度渲染与炒作,形成一种关注重心与议题重要性比例不对称的情况。就教育部而言,若当下只优先处理一项改革,那肯定不会是仅仅影响独中生的「统考」课题。放置到目前政局里,改朝换代后首一百天最迫切需要处理的,也肯定排不到「承认统考」。

摆在眼前的是,从小学到大专,千疮百孔、水平下降的教育机构如何重振,教育部需要详细且专业的规划;而执政百日內如何施压新政府落实制度改革、废除箝制民主自由恶法,为未来政治转型垫下基础,是当务之急。相较於上述议题,「承认统考」在媒体上佔据更大的篇幅,在社交媒体上几乎天天洗板,不同语文的舆论圈各走两端。

首先,儘管「承认统考」爭议了数十年,却没有一刻如当下这般「近在眼前」。过去巫统固若金汤,马来人社会不必当真,给华教盖个標籤,当箭靶、沙包都好,发泄完就走。至於马华公会能去多远,华社也心照不宣。民主行动党於是捡了这个便宜,在中文圈內主打「承认统考」课题,以为只要掌握权力,43年的难题就能水到渠成。

然而,联邦政权轮替以后,却出现巫统、伊党掌握多数马来人支持的畸形现象。数个违反过去传统的做法、爭议接踵而来,如马来语不灵光的汤米汤姆斯受委为总检察长、东马基督徒理查玛拉尊出任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財政部长林冠英的「三语文告」风波等,衝击马来人社会。巫伊于是联手操弄宗教、语言、种族议题,试图打击希盟在马来人/穆斯林选民中的威望。

「承认统考」於是变得棘手,偏偏关於统考、独中、华教的马来文献,少之又少。当爭议在马来文舆论圈烧开时,排山倒海而来的是对统考虚虚实实的指控。情绪的语言、粗暴的標籤,把理性对话的空间挤压得越来越窄;即使有意捍卫承认统考之举的马来人,却基於手上没有资料、嘴里没有论述,而让反对的声音越喊越大。

另一厢,无力应对时局演变的行动党领袖,只能在华社摆出「比马华更硬」的姿態,以文告炮轰教长、以辞职要挟,殊不知此举只会把双方逼到谁都不能妥协让路的独木桥上,结局只会是双双掉入水中。道理很简单,在一个「示弱就是懦弱」政治生態里,在支持者面前屈服於对方的威胁,不就形同政治自杀?

在此僵局里,气氛变得紧绷。马智礼参选前是名嘴,出任教长后不改本色。他固然偶尔会犯下「讲太多」的失误,或发言有欠敏感、不够谨慎,惟媒体、大眾的过度解读,甚至某个程度上的曲解,往往亦让爭议一发不可收拾。

举个例子,马智礼在7月31日国会书面答覆中,提及「新政府五年任期內,对承认统考课题做任何决定之前,將进行全面的探討」(Sebarang keputusan untuk mengiktiraf UEC dalam tempoh 5 tahun pentadbiran baharu ini akan didahului dengan satu kajian holistik),却被媒体解读为「承认统考需要五年时间」,在华社引来批评,甚至叫骂的声浪。

说实在的,这些原本可以避免的爭议,只会把事情搞砸。教长公信力深受打击,而行动党领袖选前主攻统考课题,选后却没有对不尽如人意的演变交代清楚,或至少表示歉意,支持者开始鼓噪,酝酿不满情绪。当选民与政治领袖的互信基础不在,当政党与政党之间以隔空喊话来相互较劲,承认统考的斗爭,恐怕又要赶上最后一哩路了。

我们真的束手无策了吗?现实不尽然悲观,马来人社会光谱上虽有「完全废除多元流教育」的极端主张,却也有接受现状的温和立场。统考的爭议无法与国家语言政策切割,而部分马来人社会反对承认统考,其实与政府昔日没有致力维护国语地位、任由英语强势主导公共空间不无关係。

对话要有基础共识,而「提升国语掌握能力」,应该是「承认统考」议题上正反双方皆认同的立场。让我们从共识开始出发,奠定马来语为国语地位后,再確立各族母语为本土语言的地位,並往「让多元成为马来西亚本土特色」方向进发。如果华社不从马来西亚人角度为国语困境解围,则无法衝击马来人去站在马来西亚人的角度,正面看待各族母语的发展。

此过程必然有拉扯,也少不了磨合。但它总要有个开始,不是吗?
User avatar
老黄
Site Admin
Posts: 29001
Joined: 29-07-05 Fri 12:07 am
Location: 太平 --〉关丹
Contact:

林宏祥(Facebook)
8月10日下午5:40

1. 不管研究几年,华社要马智礼承诺:其结果必须是承认统考。你只要站到马来人社会那边思考,就知道马智礼是不可能这样做的。反对承认统考者必然会说:既然已经有了结果,所谓的全面探讨,不就是在忽悠我们吗?

2. 延伸下去,民主行动党领袖把个人甚至整个党的命运捆绑在一个统考课题上,也是不智的。因为你这不就是摆明在要挟教长,要他屈服于你吗?此招可行的话,穆斯林议员未来会不以牙还牙吗?

3. 说到底,这个模式早就走不下去。行动党过去喜欢动辄挑战马华公会或民政党领袖,办不到就辞职,如今自己要承担后果。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治领袖,最起码要做的是公开道歉,承认自己误判形势,停止取笑马华公会,然后恳求选民给机会自己,把心思放在如何纠正当下的错误。

4. 如果行动党领袖放不下面子,依然要证明自己比马华公会更强硬,其追究的对象应该是马哈迪。马哈迪于2018年3月接受《星洲日报》专访时,承诺承认统考,一国之首不能言而无信,而信誓旦旦可以制衡马哈迪的希盟成员党,更应该借此机会证明自己没有辜负选民。

5. 那马智礼与巫统教长有分别吗?这到底是信任的问题。我主观的判断是,他对华教没有敌意,但压不下反对的声浪,现在用时间买空间。为什么我这么认为?看了他过去面向马来人社会的言行,他并没有鼓吹或煽动消灭他族母语,我不认为一个主张马来西亚人应该至少掌握三语的教长,对华教有敌意。

6. 但是,我的判断不一定准。如果有人认为他对华教存有恶意,那当然有权利选择不信任他,继续向他施压。别说在政坛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身不由己的时候,谁敢说谁会不堕落呢?

7. 那天我与一个对关心马来语课题的朋友聊起,探问他对承认统考的看法。他的第一个反应是:为何此争议以对抗的方式开始,让事情一发不可收拾?我判断他对承认统考有保留,但他不至于主张消灭多元流教育。他再问:为什么争取承认统考的朋友,不以共识开始?

8. 从策略上,他没有错。在一个分歧那么大的议题上,为什么我们不从最低共识开始,争取盟友,然后再逐步把议题上升?而是急于排他,一开始就提出最高诉求,把反对者推向对岸,陷入自己下不来,别人也不好意思转过来的窘境?

9. 我们都想解决问题。但如果国阵模式失败,希盟模式也不可行,那出路是什么?
User avatar
老黄
Site Admin
Posts: 29001
Joined: 29-07-05 Fri 12:07 am
Location: 太平 --〉关丹
Contact:

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s/256745#

2018年08月24日

为何唯独凯里?

记忆稍长者,都无法忘记凯里(Khairy Jamaluddin)出任巫青副团长时不可一世的嘴脸。歷经2008年3月8日「政治海啸」洗礼、翌年巫青团长三角战中以不及四成选票险胜后,他开始收敛「流氓」气焰,瞄准「城市年轻选民」市场,为处身於腐败朝廷的自己塑造「改革派」、「开明派」的形象,爭取中间选民的支持。

坦白说,凯里绝对是精明的政治人物。我不认为他特別有理想或良知,他只是比一般政客更清楚自己要主攻的是什么市场。2015年,网民爭议东运会韵律操金牌选手法拉安(Farah Ann)穿著过於暴露,这名青体部部长立刻挺身而出,捍卫旗帜下的运动员。他知道不可能一方面得到保守势力的掌声,一方面又贏得开明派的肯定,唯有主动出击,守住后者,不做两边討好然后面对左右夹攻的亏本生意。

巫统败走政权后的凯里,更在歷史性的那一夜,率先针对变天释放正面讯息。这名林茂国会议员在开票后的午夜推文:「马来西亚人民已发声,而人民的声音是神圣的。祝愿成功,马来西亚。感谢所有选民,你们履行了自己对国家的责任。」

凯里没有因为政权倒台而背弃巫统,反之选择留下,更竞选主席职位。他在下议院开会第一天顶住同僚压力,坚持不隨同离席抗议。他政治嗅觉敏锐,意识到变天只因群眾要国阵倒台,无关希盟竞选宣言;他具备自我反省的能力,知道国阵並没佔据道德制高点,因此愿意放低姿態,连要求平等选区拨款的语气都婉转温柔。更重要的是,凯里敢於疾呼巫统切勿消费种族议题,反之应协助希盟政府在族群之间搭建桥樑,展现「全民领袖」的风范。

相对於其同僚,何以唯独凯里显得更有远见?因为年轻。1976年出生的凯里,可以等上20年,以第二度政党轮替首相人选之势,捲土重来。反之,现年65岁的扎希,只求能在最快时间推翻希盟政府,重掌权力。儘管宗教、种族政治都是老旧的套路,却是短期內最有可能威胁希盟的利器。凯里现在蹲下来是为了在未来跳得更高更远,因为年轻是他的本钱。年长的蹲太久双脚会麻痺,甚至走不动。

凯里有没有可能以改革的形象,为巫统力挽狂澜?短期很难,因为晚近20年,支持改革的马来年轻世代,早投身人民公正党,有宗教情意结的则加入国家诚信党,放不下民族主义情怀的则选择土著团结党,甚至嚮往世俗自由的年轻人,还可以加入民主行动党。除非希盟疾速墮落腐败,否则凯里无法在短期內以「英雄姿態」,撑起巫统。

而离开巫统,凯里可能建立自己的势力吗?除非加入希盟成员党,否则靠独行侠的道德形象,恐怕走不了多远。须知,在眼前的选举制里,马来人政治脱离不了乡村,自然就需要经营草根、基层。凯里再强大,都不太可能只身撑出一片天。

当年如此悲壮的安华也要熬十年,才有308;再熬10年,才到509。当下的凯里肯定不及当年的安华,那凯里准备撑多久?
Post Reply

Return to “生花妙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