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信舒颜

法情常客的部落格

Moderators: 容淑维, *虎宝宝, *好小子

User avatar
PC20622NgQiXuan
Posts: 29
Joined: 24-03-22 Thu 10:16 pm

两个师范生的文字初相遇
大家好!“展信舒颜”是由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师范生,一时脑热的突发奇想 :lidah2: :lidah2:

我们分别是来自怡保的琪轩,以及来自雪兰莪的佳荟 :segan: :segan: 我们两个总是喜欢聚在一起聊东聊西,有时聊着聊着,可以从对方身上得到一些答案;有时却会聊着聊着,两个人都会开始进行深思。虽然有时会因为我们的年龄及历练,暂时无法体会或为自己的困惑作出解答。但是我们总是在努力,努力地过生活,努力地在思考,再努力地想变得更好。

我们将以笔友对谈的形式,来展开我们的“展信舒颜”!!! :main mata: :main lidah:

请大家多多留言,多多指教!让我们也可以互相交流想法! :buka mulut: :buka mulut: :evil:
User avatar
PC20622NgQiXuan
Posts: 29
Joined: 24-03-22 Thu 10:16 pm


来自琪轩的信件,请查收 :main mata: ‖ 今天我们一起听 :muzik: : 易烊千玺《朋友请听好》

佳荟:
展信佳。刚刚我在看着中国的一档综艺节目《朋友请听好》。这是一档以广播小站为主题的节目,接收来自中国各地的信件,再透过节目主持人把信件内容念出来。我一直以来觉得有两样事物是很有力量的。第一件便是朗读,或是说人的声音。因为在朗读时,朗读者以及聆听者的内心都是安静的,朗读声总是直击心灵最深处。第二件有力量的事物便是书写文字。我们在书写的时候,其实是在整理自己的思绪,并且是最诚实面对自己内心的时刻。我在做这两件事物时,总是流露出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平时我们总有聊不完的天南地北,这次就用书信吧!形式不同,但我都是在真诚地和你表达我想说的。

这次我想和你聊聊追星的力量,希望你不会觉得突兀。我那天看着比我小了八、九岁的小女孩,在自己的Instagram简介上写着偶像的名字,突然就想和你聊聊这个话题。不知道你追星吗?我从小学五年级就开始关注娱乐圈动态,并有了自己喜欢的明星艺人。那时会觉得:我也有自己的偶像了耶!说得夸张些,就好像自己的偏爱有了归宿。追星,追星......就是茫茫星空中,你唯独认为他是最耀眼的一颗星;茫茫星空中,你在他身上找到了归属感。佳荟,如果你不关注明星艺人,也总有找到一颗万丈光芒的星星吧?因为我觉得人总循着光的方向去,总是向往光的。

我想起一件小学六年级时关于追星的事情。那时最流行两个明星团体:EXO和TFBOYS。刚好我身边有两个朋友各自是这两个团体的粉丝。本来就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的事情,喜欢不同明星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那时这两个团体的粉丝莫名就吵起来了,连带着我两个朋友也总是互怼。她们会说着对方偶像的坏话,理由听起来莫名其妙,一切在我看来就是那么的莫名其妙。偶像使人疯狂,使人露出真本性。有人因偶像变得激动,有人因偶像而勇敢......

偶像的力量就是那么强大。那颗星所闪耀的光芒,就好像一个引领的方向。然而那颗星也有黯淡无光的时候。这几年总是出现艺人行为不检点的事件,心中那颗星坠落神坛了,我前一阵子也切切实实地体会了一把。我们才突然醒觉,那颗星星其实只是一颗黯淡无光的陨石。这时,很多人都不愿再守着这颗陨石了。

佳荟,你呢?你如果发现心中的那颗星不过如此,你会怎么办呢?
Last edited by PC20622NgQiXuan on 06-08-22 Sat 11:12 pm, edited 2 times in total.
User avatar
PC20622LimJiaHui
Posts: 30
Joined: 24-03-22 Thu 10:21 pm


姗姗来迟的回信 :ketawa: ,请笑纳 :dance: ‖ 今天与你分享 :muzik: : 《落在生命里的光》 - 尹昔眠

琪轩,
平时聊不完的天南地北,在收到你给我写的第一封那么正式的信件时,真的有一种很特别的力量,这很不一样感觉,让我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书写的魅力!

琪轩,不管是星星自己发光还是反射太阳光,都是得经过密度不均匀的大气层才达到你的眼前,不管你现在看见的那颗星星是闪烁的还是暗淡的,那都是你喜欢过的星星不是吗?小王子说,是因为他给玫瑰花浇过水、盖过玻璃罩、挡过风、为她消灭过毛毛虫,是因为他对玫瑰的付出而有了期待,也正是这些情愫让小王子的玫瑰花独一无二,让这朵玫瑰花在小王子心里如此重要。我在想,有一天玫瑰花枯萎了,小王子是应该难过他的玫瑰花枯萎了还是应该怀念曾经对玫瑰花的付出而让玫瑰花生的那么好看呢?

让你换个偶像好不好,那感觉会一样吗?我想不会吧!我没有追星,但我曾经很羡慕追星的女孩,如同你说的偏爱有了归宿感,而我的偏爱找不到落脚的地方。她们在失落的时候有偶像的鼓励,饭后闲谈离不开偶像,努力攒钱买周边看演唱会,也因为偶像认识其他一起追星的朋友,我也想和朋友们一起在偶像的演唱会热血沸腾一次,可惜我对偶像明星无感,欣赏的明星艺人好多好多,可是要真真切切的去追星,还是缺少了一个动力。琪轩,其实我也有属于我的那颗万丈光芒的星星,纵然他不属于我,可是他在我心里的位置我想会亘古不变。我希望我的回答能解答你的疑问,我不能怎样做,我也讨厌不了他,也总得把他归还人海。就好比一位你尊敬很久的长辈突然说重了一句话,做错了一个选择,难道就能否定他大半辈子的付出吗?那一颗星原本就不过如此,光芒是我们擅自给他加上去的,也是在他犯错之后我们擅自把那光芒没收掉的。

琪轩,感谢你跟我聊这个明星的话题,让我深深体会到一个追星女孩的真实情感。我也想和你谈另外一个话题,学院生活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队友之间不和谐的问题。在上大学之前,我听过大学朋友说过最多的话题就是“遇到猪队友”,然而每次聊到这个话题时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去接话,因为我真的不知道遇到已读不回信息,理所当然的队友的时候我应该怎么做。我觉得自己是那种敢怒不敢言的人吧!而很多时候我会因为觉得解释很累很麻烦而选择自己一个人做完所有的东西,也拒绝沟通。可是我又觉得这样做不对,没有团队的协助,没有一起奋斗的战友会让我很快就想要放弃,就应了那句“一群人才能走很远”的话,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呢?有什么方法能够在不破坏团队和谐的前提下,去说出自己心里的不满,去协商,去讨论和分工,让事情做好,也让大家一起进步呢?就此搁笔,盼得到你的回复。
旅人
Posts: 661
Joined: 11-06-07 Mon 5:05 pm

恭贺新园地开张,
给两位献花来了!
:bunga: :bunga:
User avatar
PC20622NgQiXuan
Posts: 29
Joined: 24-03-22 Thu 10:16 pm


朋友~我来回信啦!‖ 想邀请你听 :muzik: :棱镜《这是我一生中最勇敢的瞬间》

佳荟:

展信佳。很开心收到你的回信!你在信中问到,如果遇见不靠谱的队友应该怎么办?老实说,这道问题着实难倒了我。或许说,在组别活动中与他人顺利沟通、合作,一直都是全人类不断在学习的命题。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各自的性格、习气与坚持。即使做到高度的同理,终究无法百分之百接收他人的想法。我认为“语言”偶尔会成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脑中的想法无法直接传达,得通过语言才能表达,终究很难产生共鸣,更别提有时会词不达意,或是言不由衷。这让我想起传说中的“巴别塔”。根据宗教篇章记载,当时人类联合起来希望能建造通往天堂的高塔(巴别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便让人类说着不同的语言,使人类之间无法沟通,建塔计划也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散东西。很奇妙吧!我们有时读着文字,能与作者产生某一刻的连接;有时又会因语言差异而发生误解。

你在信中提到,有时已经不想再浪费时间进行沟通,而选择自己一个人完成所有的组别任务。实不相瞒,我也曾经如此。有时我在想,为什么要有分组机制呢?一个人执行,省却了很多沟通与协调的时间,岂不是更好吗?我试图去思考分组的用意,得出以下两个想法:

首先,正因为每个人都不一样,才能形成奇妙的化学作用。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背景都不同,遇见的人事物也不同。我觉得可以把每一个人比喻成一个储存器,由于彼此的不同,所储存的记忆也会有所不同。对于同一件事物,大家的看法肯定会不同。与其说不同,我更想称之为“多元”。我曾经听过身边一位朋友的看法,她说:“有时经验反而会束缚我们的想法。”不知道你是否遇过以上的情况?我觉得人总是难免会闯入以上的死胡同中而不自知。这时,身边的人则是触发我们产生不同想法的一个契机。一个人固然可以顺利完成事情,却只能用我们自己固有的经验与想法;组别虽需要花费时间整理大家的意见,却总是充满惊喜与未知。

第二,正如你说的:“一个人走得很快,一群人走得更远。”一个人的能力终究有限。集体创作,才能在漫漫长路中,互相支撑。

然而,以上的美好现象,都得遇到好的队友啊。可是,好队友难求啊!遇到“猪队友”怎么办呢?不靠谱的队友真的有很多,而且情况不一,其应对方法也就不同。我之前也经常消极地想:算了,我自己做就好了。然而,这么做不仅与“分组”最初的目的背道而驰,更是加重自己的工作量。虽说我们不能时常与他人计较,可为他人作嫁衣裳,终究不是一个明智的举动。因此,我总是提醒自己一样事情:“不要急。”因为我是一个非常心急的人,常常看到队友不行动时,便会忍不住帮他完成任务。可是,我们不应该为了别人的不负责任而承担额外的工作。由于遇见不靠谱队友的情况总是不一样,根据我目前的经验,实在无法提出一个确切的万能方法,确实很抱歉。但我自己目前不断练习着,不要急着完成,更不要背离“分组”的初衷。我觉得只要一直秉持以上的想法,我们总能找到方法解决的。

另外,你问到有什么方法能够在不破坏团队和谐的前提下,去说出自己心里的不满,去协商,去讨论和分工,让事情做好,也让大家一起进步。看到你的疑问时,我想起一句话:“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无论是维持团队和谐,或是共同进步,都得是双向的。单方面的努力与付出,是无法成事的。回归到现实层面,若彼此的共同目标相同(把事情办好),即便意见相左,最终总能互相体谅并达成一致。可对方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把事情办好,即便因此发生冲突,也不要怪自己无法维持团队和谐。遇到好队友,是幸运;遇到一言难尽的队友,是磨炼。

学会沟通一直都是我们毕生的功课。每天遇到的人事物都不同,没有人能自信地说自己已经掌握所有关于沟通的诀窍了。可在遇到难题时,先停一停,厘清自己最核心的目的是什么,接着便是排除万难的时刻了。(写这封回信时,我脑中不停回想以往遇过的各种分组情况,忍不住想说:“不容易啊。”)但是,不要怕,是我想提醒自己的。

佳荟,我有另外一个问题很想与你讨论的:如何不去过度在意别人的想法,专注做自己呢?

期待你的回信!
User avatar
PC20622LimJiaHui
Posts: 30
Joined: 24-03-22 Thu 10:21 pm


谢谢你的分享,一生中最勇敢的瞬间,一首温柔中带有力量的歌曲。今天我在听 :muzik: :muzik: :下一个天亮,郭静

琪轩:
谢谢你写给我的信。今天又是给你写回信的时候啦~ 在忙碌的每一天中拥有固定的一天,抽空出来看看你的信息,并且沉淀自己,让自己静下心来给你写信是我每一个星期中最开心和期待的事情了。

谢谢你与我分享你的看法,想必遇到不靠谱的队友是每个人都不想遇到的事情,毕竟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忙,都需要站在自己的工作与岗位去完成自己的分内事。由此可见,当需要额外帮别人分担别人的职责时,就会显得不满与容易产生很多埋怨的心理。在你的心中,你把人类比喻为储存器,储存着“多元”的记忆。而拥有着那么多的经验却反而束缚着我们的想法。我非常赞成你的这个比喻。虽然这很矛盾,可是却蕴含着很深的道理。我觉得我们都应该秉持着“空杯心态”。这个心理学概念能让我们时时刻刻保持谦虚的心,把杯子清空,才能纳入更多的东西,才能再次把你的杯子注满。也如同你所说的,每个独立的个体都带着各自的习性,或是与生俱来;亦或是后天养成的。所以沟通和包容都是大众永远的学习方向。你说的两个分组机制的想法可谓是说到我心里头去了,从分组中,与组员们发生知识的碰撞,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展开思考,也可以从中看见自己的不足并去改进和学习。分组的成果总是妙不可言。当然,若有人能一起分享,互相支撑和鼓励,我相信是没有人会拒绝大家一起手牵手走很远很远。

此外,也看见您对于遇到不靠谱队友的应对方法,真让我受益匪浅。也希望你能一直持续保持自己的好心态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的难关。除此之外,你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单方面的努力无法成事,可我并不是完全赞同的。我相信会有一些人能被感动,因而丢掉旧有的自私心态,去合群,去融入大团体。因为我身边有一些朋友,曾经我觉得他们不合群,很自私,可是当经过时间的磨合,我们也更了解对方之后,我发现原来不是他们不合群,而只是大家一开始都还没习惯,害怕因讲错话做错事而遭到唾弃。而当我们愿意花时间去沟通和理解之后,很多固有的烦恼和距离都会找到自己的出路,方法总是会比困难多的,有些人需要的是更多的时间,耐心和信心。但是事情的另一面也可能会是遇到一些总把别人的付出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人,而这样的人我们若是在尝试沟通之后还是没有办法得到任何解决方案的时候,我认为就应该就此放弃了。

看见你描述的种种分组的问题和您曾经遇到的情况,相信这也是大众的共同烦恼。而看到你写这封信的时候我想对你说:“不要怕,我们一起加油!”

最后,你问我如何不去过度在意别人的想法,专注做自己。我倒是觉得有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去在意别人的想法的。虽然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但是没有人能永远地做自己,在经过岁月的冲刷,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被环境给影响和改变。当然这里我指的还是正面的改变。就我个人而言,我是希望能够时常得到正面的回馈或指教的。虽然有的时候会被一些言语伤害,但是或许有的时候我们会有一些自己没有办法发现到的坏习惯毛病,是需要别人去提醒的呢?我记得老师和我们说过,最难的教育不是去教育一位小孩,相反最难教育的是大人。因为人总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尤其站的越高,跌的越疼。而我们也算是大人了,开始有了那些所谓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自己的尊严被践踏,也容易被一些琐碎的事情和自己看重的所谓面子去阻碍自己学习的机会,去看见事情的本质,才会害怕被别人的想法或看法左右。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呢,我认为要专注做自己,不去过度在意别人的想法也是很重要的。一种米养百种人,有的时候我们真的是会在生活中遇见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真的会一次次刷新我们的三观底线,这些人真的“有毒”,而我也会偷偷骂他们“有病!”。举个例子,我曾经有一位长辈,他是属于没有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就断定一些人的过错,而受冤者尝试解释的时候,他却说对方是在狡辩,反而更加责备他。说到这里,我就想起昨天我的讲师告诉我们的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劝告作为“未来老师”的我们要学会问问题和思考原因。他说他曾经有一位学生,因为没有穿袜子而被纪律老师在周会的时候责备,而作为班主任的他在事后找学生了解情况。然事情的真相竟然是该学生把洗好的袜子挂起来之后被学长偷走了,导致他没有袜子穿。我记得印象最深刻的是当讲师问我们,为什么要让受害者再受一次伤害呢?有的时候我们固有的己见会一次次蒙蔽自己的双眼,会让我们失去虚心学习和聆听的能力;但是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总是被别人的意见和想法左右,那我们就真的没有办法做自己了。

我曾经看过某一个句子是这样说的:做自己是说给那些做的很好的人的一种安慰和鼓励,让他们不受“有毒”的人的影响,因而改变原本善良可爱的自己;而不是让那些“对自己有错误认知”的人,继续以着所谓“做自己”这句话来坚持自己的一派作风,继续伤害身边的人。我认为每一件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的,毕竟黑和白之间还能有一个灰色地带。可是如果你的问题是如何不过度在意的话,我认为,我们可以接纳别人正面的一些回馈或意见,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尺,都能分辨是是非非,如果就连我们内心的那把声音也都告诉我们,我们这样做是不正确的,不应该的,那我们是否该想想“做自己”到底会不会伤害到别人呢?而如果我们坚信我们做的选择是正确的,我们按照自己的原则底线在做事情,有的时候我们选择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为了在一些不公的情况里发声,或希望能得到一些改善,而事情往往很难达到自己的期望,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要坚持做自己!你是被需要的!你是带着光的!有的时候“做自己”会被误解,会被排挤,会很困难,但是我们能选择做一个不平凡的人,保持初心,保持热爱,保持热忱,做个有温度的人。

“做自己”很难,但是能坚持做自己的人,很酷。

不知不觉与你说了这么多,还真是情不自禁,还有好多好多想与你分享的话,希望我们能一直写下去。对了,最近刚开学,学院好多事情要做,也发生了好多事情,整个人都快炸开了。想问你上了那么多堂课,有没有哪一位讲师说了让你印象最深刻的话吗?我有哟!下次再同你说,期待你的分享。
User avatar
PC20622NgQiXuan
Posts: 29
Joined: 24-03-22 Thu 10:16 pm


叮!收信咯!‖想邀请你听:吴若希《爱我请留言》

佳荟:
展信佳。在写这封信的当下,外头已是夜晚时分。我坐在宿舍房间的书桌前,耳机里播着我给你推荐的歌曲。除了耳机里的歌,我还听得见虫鸣声、风扇声。若不是需要给你回信,估计我也不会特地排出一段时间,安下心来书写。怎么形容我现在的心情呢?想了一会儿,我想是一种踏实。把内心想法转化成文字,真真切切地给予我一种踏实,像是飘荡的思绪终于着陆。

收到了你的回信,里头说着人不能完全不理会别人的看法。这点我非常赞同。我们处在群体中,要与大众融合,同时也要不失自己的坚定与独特。你所说的心中那把尺子,令我印象非常深刻。我想,要如何不让那把尺子蒙尘,是我目前需要修的学分。聆听内心想法,接纳且坦诚面对真实的自己。谢谢你的回信,谢谢。

你在信末问我,这个学期里哪位讲师所说的话令我印象深刻。一开始思考时,我实在想不起。可慢慢回想后,才发现不止一句呢!这个学期最大的收获,估计就是遇见很多非常优秀、有温度的讲师。我想你也有同感吧。思来想去,我想和你分享两句讲师说过且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话。

这个学期里,有几位讲师不约而同地说到同样的话:“Jiwa pendidik”这两个词令我印象尤为深刻。说来忏愧,身为准老师,我其实一直没有当老师的真实感。不敢自称为老师,因为一直以来觉得自己还不够资格。在日复一日的课程里,我察觉到自己,偶尔会不自觉变得麻木,下意识地去完成功课,却忘记最初及最终的目的是什么。“Jiwa pendidik“-当头棒喝的一句话,提醒了我在这里的目的。在师范学院就读,不仅是一位大学生,更是为成为教育者作准备。我们在这里的目的,是在装备自己,成为一位教师。到底什么是Jiwa pendidik的特质?我能达到吗?我能办到吗?对于我来说,一切仍是未知数。可我记得讲师们说着”Jiwa pendidik“时,身上的那份坚定。我感受到那份坚定。那份坚定并不是煽情的,更像是引领。

第二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话,是Dr. Salina说的。她说:“没有什么事情是容易的。”她用了一个简单且贴切的比喻:“当你肚子饿了,如果不走去学院的食堂,食物会自己跑到你面前吗?”听到这个比喻时,我下意识笑了,过后狠狠地点头。在这个方便且快速的时代里,我好像逐渐形成一种习惯,有了一种不劳而获的错觉。因为一切来得太容易,随手可得的资讯、快餐、快递,逐渐降低我面对困难的坚韧。面对困难时,我会下意识地觉得懊恼:哎呀,做么那么难的?我还会把一句话挂在嘴边:“都不容易啊......”可这世上本就没有什么是容易的。简单如咀嚼吞咽,都需要用力扯动肌肉,更何况是生活呢?我们认认真真地生活,总会遇到困难的。要得到一样东西,必须付出努力,这是不变定律。就好像食堂的炸鸡腿不会跑到我的面前,需要提早到食堂,动作迅速才可以拿到人人觊觎的鸡腿(新鲜出炉的炸鸡腿真的很好吃!)讲师的这句话提醒我一直调整自己的心态。遇见困难不抱怨,记得没有什么事情是容易的。Dr. Salina还说:“没有什么事情是容易的,所以得感恩所拥有的。”当一切事物都随手可得,我们很容易觉得理所当然。我想起陈奕迅《陀飞轮》,里面有一句歌词是这样写的:“用我尚有,换我沒有,其实已用尽所拥有。”在我看来,人们意识到要珍惜某样东西的前提,是基于”比较“的。我们很习惯地说:”你看看落后国家的孩子们都无法得到基本物资。相比之下,我们应该珍惜我们拥有的。“只有足够关怀身边的人事物以及关心世界,我们才能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是弥足珍贵。可有时人就会太注重自我。全副心思都在想,应该怎样得到更多,却在不知不觉失去更多。困难的,不要懊恼;得到的,不要漠视。我一直把一张《星云大师法语》的卡片放在钱包里,上面写着:”要有向困难挑战的勇气,有心,无难也。“我总是和自己说:”不要怕!“

马来西亚电台主持人李欣怡所主持的podcast名字:《人生是一场刻意练习》总是令我眼前一亮。人生,的确是一场刻意练习。在我的理解里,我们每个人有自己的习性,需要不断反思、反省,再透过刻意练习,一步一步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在了解得越多,我越认识到自己的匮乏。就如我们在生活里需要与之抗争的东西有很多,也许刻意练习,才可以让我们坚定地走下去。

好的人,真的可以让我反思自己。讲师们丰富的阅历,以及愿意分享的态度,让我认识自己的不足。我遇见的讲师们都如此温暖,着实感恩。

佳荟,你呢?你说你也有让你印象深刻的话,是什么呢?期待你回信。
User avatar
PC20622LimJiaHui
Posts: 30
Joined: 24-03-22 Thu 10:21 pm


见字如面,今天推荐你的歌曲是:《一路生花》温奕心 :muzik: :love:
遥远的帆任风浪拍打,为梦再痛也不会害怕~愿我们许下的愿望都能一路生花,为梦抵挡风沙。

琪轩:
又是每两个星期一次的通信时间啦~首先还是要谢谢你给我写信,信中你说要学习如何不让心中那把尺子蒙尘,我想这是大家共同的学分,愿我们都不会成为自己不喜欢“那类人”。你也分享了一些讲师说过让你印象深刻的话,也让我觉得有感触。Jiwa Pendidik对每个人的定义都不一样,也如你说的我们作为准老师,未来老师,是需要在这段短短五年的求学时期不断装备自己,学习更多不同的实力,尝试更多不同的领域,而这相对我而言更是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去尝试和看见更多不一样的自己。

我最喜欢的讲师说过一句话:生命影响生命。这句话其实让我很有感触,我想这就是生命的美妙之处吧!我希望自己以后能成为一个可以正向影响儿童的好老师,所以虽然感觉课程好重好重,重的有时候真的喘不过气,好累好想放弃,但是我不想要只能羡慕别人腹有诗书气自华,更不想要当遇到不同的学生的问题的时候只能手足无措,不知道能够做什么的老师,不想要当学生问到我一些课外的知识的时候,当个哑口无言,当作没听见然后转移话题的老师。所以不能放弃,所以要学儿童文学,所以要学儿童心理学,所以要认真上课听讲,要学很多很多的知识。

好在经过了一年的师范生活,见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着不同上课方式的讲师,我依旧没有忘了自己的初衷,想要当一个好老师。前几天讲师分享了一句话,是儿童文学界一位老人任溶溶说的话。他说,“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足够了”。这句话看似简单易懂,对我来说却是极其复杂。要做好一件事情,需要很大的毅力,才能去坚持。因为很多事情不会马上看到结果,而在这个快餐时代,我们还能有多少耐心去做好一件事呢?生活给予了便利,造就了更懒惰的人群,太多的唾手可及,让人永远学不会珍惜,坚持,慢慢地去享受成功做到一件事情的快乐。而我们又在这个恶性循环里,扮演着怎么样的一个角色呢?

老师是备受尊重的职业,我认为我们更应该做的事情是要对得起自己的专业,做一个对未来社会有贡献的人。要先提升自己的技能,硬实力软实力都得提升。上个星期儿童心理学讲师就和我们分享了每个人的背景不同,想法不同,做法也会不同,不能对于每一个学生都一概而论,我其实每次上课都会觉得感触很深,因为我在上个学期的假期有到母校去当过短暂的代课老师。说长不长,也就一个月。但是一个月的时间,我就成了超过一百位学生的老师。小学生的包容心真的很强,有时候大人真的没有办法真心地蹲下来,去听他们说话。“当你的世界越大,事情就会越小;而当你的世界越小,事情就会越大”。他们的世界很小很小,可是感情却很真挚,很丰富。而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记得。

当我们需要别人的同理心,我们就会想要别人能够蹲下来,听我们说;然而当别人同样遇到难题时,我们能否成为那个一样能蹲下来,听别人说话的大人呢?审判自己比审判别人难多了。我们总是高度敏感地注意着自己的全部,当自己是自己的全部的时候,我们就会忽略掉身边的很多很多。可是我觉得生活就是一次次的选择,每一个不同的人生阶段,遇到的每一个不同的生命都会影响自己的每一次选择。有时候想要自私一点,让自己开心,有时候愿意累一点,去让别人开心,有时候这样有时候那样,有时候开心有时候生气,这才是五颜六色的人生色彩。在当代课老师之前,我少了很多的练习,不够充实,但是我相信经过这五年的课程,未来的我们,未来的大家都能成为一位能治愈孩子一生的好老师!

我就写到这里啦~看完你分享的最让你印象深刻的讲师们的话,也让我重拾了上课的回忆,感觉帮我复盘了讲师们说的一个个让人喜欢,欣赏,仰慕的正面价值。期待你下次跟我分享新的话题,看看你最近想说说什么,有没有苦要诉?亦或者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同我分享呢。期待收到你的回信。
User avatar
PC20622NgQiXuan
Posts: 29
Joined: 24-03-22 Thu 10:16 pm


收信咯~ 今天想和你推荐的歌:BLACKPINK- You Never Know
“But you'll never know unless you walk in my shoes.”

佳荟:
展信佳。感谢你的来信。你在信中写到:“当我们需要别人的同理心,我们就会想要别人能够蹲下来,听我们说;然而当别人同样遇到难题时,我们能否成为那个一样能蹲下来,听别人说话的大人呢?” 引发我思考一件事情,那就是你所提到的同理心。

有一句歌词是这么唱的:“But you'll never know unless you walk in my shoes.” 粤语还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针不扎到肉,是不知道疼的。”我们真的具备同理的特质吗?首先,我想和你说说我对于同理的想法与看法。第一次听到“同理”这个词,是在我的中学时期。当时我是学校里的同侪辅导员(PRS),其中一次活动中,辅导老师向我们讲解何谓同理?通常提起同理(empathy),我们总会一并提起另外一个词,就是同情(sympathy)。两个词无论英文或是华文,都十分相似。当时老师是这么解释的:“同情是你觉得他很可怜;同理则是你理解他,明白他的情绪。” 在我的理解里,同情的特质固然可贵,代表我们拥有恻隐之心,而非冷漠无情。然而,有时我们的同情,总是从一个较高的地位出发,等同于在俯视被同情者。相反的,同理,便是以同样的高度,仿佛正在亲身经历对方所遇见的事情,而拥有接近的感受。换位思考,在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是希望别人说:“你真的很可怜。”还是希望有一个人说:“我懂你。”呢?我在中学的时候参与过一个活动,当时发现我是有蛮高的同理心。然而,我偶尔还是会发现,我无法完全地感受别人所感受的。这让我想起两个相近的成语:感同身受、身同感受。

前几天听讲师说每个人的情绪都不同。即使我与你都正在经历孤独,但彼此的那份孤独,终归是不同的。刚刚提起的两个相近成语,意思却不尽相同。身同感受是我们曾遇过别人正在遭遇的事情,而有着相同的感受。感同身受则是我们从未遇过类似的情况,却能与对方的感受产生连接。相比前者,后者更难办到。打个比方,当我承担某个学会的职位过后,我才明白前辈的不易。当我们还未承担某职位时,我们永远无法完全理解为什么他们会觉得辛苦,无法做到感同身受。唯有我们处于同样情况后,我们才能身同感受。又好像我们有时会无法理解别人过激的情绪,唯有亲身体验,才能理解对方。

中国旅游博主房琪曾经说过一句话:“因为我们终其一生,不是为了要满足每一个人,而是要找到跟自己同频共振的那一部分人。” 茫茫人海中,仅仅只是找到一个和你一样爱吃同款饼干的,就已经可以开心一整天了。更何况是找到一个能在你失落时和你说:“我懂你”的人。在你自己也无法认清及接纳自己情绪之前,他或她前来和你说:“我懂你。” 那份理解,千金难换。所以当你在信中提到,我们到底能不能蹲下来,成为一个听别人说话的大人呢?我就在思考:当我们习惯站着的风景时,我们很难再蹲下。即便是有意识地蹲下,也会遇到许多困难,更别提当我们不愿意时。可我记得那份别人给予我的理解与温暖,那么我是否也可以成为给予理解与温暖的人呢?同理很难,但是愿意去同理别人的那份心意,已是难能可贵。如果我们无法做到百分之百的同理,也请尝试。一句“我懂你”,胜过千言万语。

佳荟,我今天就写到这里啦~ 同样想问问你有没有想和我分享的呢?期待你的回信。还得祝愿我们在来临的KEM BIG,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的!
User avatar
PC20622LimJiaHui
Posts: 30
Joined: 24-03-22 Thu 10:21 pm


今天听的歌:郭静Claire Kuo - 心墙 :muzik: :muzik: :dance:
琪轩,
叮! :gift: 你有一封信待查收... :mail: 嘿,又是一个快乐的写信时光~

BIG,Bina Insan Guru,多么美丽的词语,到底作为guru的我们,有什么insan需要讲师们透过一个五天四夜的kem来帮我们bina呢?我想,这太多太多了。很多人会说:哇,你们当老师的好像什么都要学会勒!对呀,作为老师,教书育人,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沾边,我们的下一代就很难有机会学会,如果下一代也不会,那下下代,下下下一代就很难再学会了。而很多特质,我们真的需要拥有,并延续下去。在整个kem里面,我感受到教练们真真切切的爱,我相信他们比我们更害怕我们受伤或是出意外。你知道吗,在每一个没尝试过的领域,无论是攀岩,划船,在25尺深的河海交接处进行water confidence,亦或是在河边煮饭,教练们都是先亲身示范,他们让我们不必害怕不只是嘴上说说,而是真真切切的让我们感到心安和信任。剩下的这五天四夜就让你来分享吧!感觉你对于这次的big kem有很大的感受~嘻嘻

此外,想要先回复您在上一个信中说到的很多词汇,同理,同情,感同身受,身同感受。每一个词汇看似近义,其实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经过你的解释,真的让我更明白了这些词语的含义,也让我获益良多。尤其是你给予的例子,让我觉得非常有画面感。确实,人的悲喜并不相通,我们真的很难真正去理解一个人,这是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无私的奉献,而这些难能可贵的特质,真的很很让人喜欢,感觉每一份被理解都应该要被珍惜,因为如你说的,被懂的那份理解,千金难换,也胜过千言万语。有时候我会想,或许我们不懂,或许无法理解,但是能做到的礼貌就是不要在别人的伤口上撒盐,或许我们都能当一个温柔的人,给予别人爱和能量,出于理解,出于礼貌。

最后,我想要和你分享一件事情,就是我收到一位朋友的信息,也可以说他是我们的半个“读者”。哇,想不到我们竟然有读者!其实我想你和我一样很期待有读者,也很害怕有读者,一方面有人喜欢和支持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真的让人很开心,另一方面又害怕自己的表达不好,传达错误,树立一个很不正确的价值观。说说这位朋友,他真的是一位很忙的人,可是他却真真切切地让我感受到忙和敷衍是两件截然不同的事情。对于上次我写的信,他很认真的看过,并给予真诚的鼓励,反馈,和分享他自己的看法,真的让我很感动。在审视自己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真的很喜欢找漏洞,能够敷衍的就尽量敷衍过去,总是说“哎呀,没关系,反正大家都很忙”。还有那些所谓的“网络鸡汤”,让自己以为自己很忙,总是敷衍自己的生活。其实我也发现身边很多朋友会默默关注我们,但是他们却没有刻意表达出来,对于这些支持和鼓励,我想要借此机会真心表达感谢,谢谢你们把我们的“废废文学”看完,有你们真好~嘿嘿 :love: :malu3:

对此,让我延申一个新的问题,让我一直在想,很多东西是不是应该要说出来,就是比如有时候我会觉得有些事情要表达出来,别人才能够明白你在想什么;可是,有时候却反而喜欢默默的去做一些事情,去表达了却显得刻意。琪轩,你认为呢?比如一对情侣,双方都为对方付出了很多很多,却因为缺少表达,和不会表达,变成对方不知道你的付出或者你的心意,而造成一些误会或者是不理解呢。我在中五的时候有两个很要好的朋友,那时候我们就是人家所谓的“闺蜜”,感情那么深,那么好,可是后来各分东西,我们去了不同的地方,虽说距离不是导致我们分散的问题,但是就是因为我们都是不爱表达的人,明明我想她们,她们也想我,但是都觉得不需要讲出来,也总是犟嘴的说怎么可能会想念。之后也因为总总原因,而觉得自己在对方心里一点都不重要了,也总是争风吃醋,直到最后走散了。也有好多其他的例子,让我在想,该不该说,该不该表达,喜欢,想念,看重,等等等等的。就最近,开学两个月了,而我也两个月没回家了。在这里看着朋友们的动态生活,看她们每天去打球,去玩,去聚餐,心里好是挂念,但是我没有告诉她们我很想念她们,好想回家去和她们一起。直到有一天,我收到在她们的信息,问我什么时候回家,说好想念我。我当下就破防,还是觉得有些话真的应该要说,尤其是这些正向的,鼓励的话。我也会学习,多说鼓励的话,多让身边的人知道她们有多重要! :dance:

琪轩,我今天就写到这里了,想听听你的看法和你去big kem的收获。也想听听你最近的生活,让我和你一起分享你的喜悦或者哀愁吧!
Post Reply

Return to “四海五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