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
朋友~我来回信啦!‖ 想邀请你听

:棱镜《这是我一生中最勇敢的瞬间》
佳荟:
展信佳。很开心收到你的回信!你在信中问到,如果遇见不靠谱的队友应该怎么办?老实说,这道问题着实难倒了我。或许说,在组别活动中与他人顺利沟通、合作,一直都是全人类不断在学习的命题。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各自的性格、习气与坚持。即使做到高度的同理,终究无法百分之百接收他人的想法。我认为“语言”偶尔会成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脑中的想法无法直接传达,得通过语言才能表达,终究很难产生共鸣,更别提有时会词不达意,或是言不由衷。这让我想起传说中的“巴别塔”。根据宗教篇章记载,当时人类联合起来希望能建造通往天堂的高塔(巴别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便让人类说着不同的语言,使人类之间无法沟通,建塔计划也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散东西。很奇妙吧!我们有时读着文字,能与作者产生某一刻的连接;有时又会因语言差异而发生误解。
你在信中提到,有时已经不想再浪费时间进行沟通,而选择自己一个人完成所有的组别任务。实不相瞒,我也曾经如此。有时我在想,为什么要有分组机制呢?一个人执行,省却了很多沟通与协调的时间,岂不是更好吗?我试图去思考分组的用意,得出以下两个想法:
首先,正因为每个人都不一样,才能形成奇妙的化学作用。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背景都不同,遇见的人事物也不同。我觉得可以把每一个人比喻成一个储存器,由于彼此的不同,所储存的记忆也会有所不同。对于同一件事物,大家的看法肯定会不同。与其说不同,我更想称之为“多元”。我曾经听过身边一位朋友的看法,她说:“有时经验反而会束缚我们的想法。”不知道你是否遇过以上的情况?我觉得人总是难免会闯入以上的死胡同中而不自知。这时,身边的人则是触发我们产生不同想法的一个契机。一个人固然可以顺利完成事情,却只能用我们自己固有的经验与想法;组别虽需要花费时间整理大家的意见,却总是充满惊喜与未知。
第二,正如你说的:“一个人走得很快,一群人走得更远。”一个人的能力终究有限。集体创作,才能在漫漫长路中,互相支撑。
然而,以上的美好现象,都得遇到好的队友啊。可是,好队友难求啊!遇到“猪队友”怎么办呢?不靠谱的队友真的有很多,而且情况不一,其应对方法也就不同。我之前也经常消极地想:算了,我自己做就好了。然而,这么做不仅与“分组”最初的目的背道而驰,更是加重自己的工作量。虽说我们不能时常与他人计较,可为他人作嫁衣裳,终究不是一个明智的举动。因此,我总是提醒自己一样事情:“不要急。”因为我是一个非常心急的人,常常看到队友不行动时,便会忍不住帮他完成任务。可是,我们不应该为了别人的不负责任而承担额外的工作。由于遇见不靠谱队友的情况总是不一样,根据我目前的经验,实在无法提出一个确切的万能方法,确实很抱歉。但我自己目前不断练习着,不要急着完成,更不要背离“分组”的初衷。我觉得只要一直秉持以上的想法,我们总能找到方法解决的。
另外,你问到有什么方法能够在不破坏团队和谐的前提下,去说出自己心里的不满,去协商,去讨论和分工,让事情做好,也让大家一起进步。看到你的疑问时,我想起一句话:“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无论是维持团队和谐,或是共同进步,都得是双向的。单方面的努力与付出,是无法成事的。回归到现实层面,若彼此的共同目标相同(把事情办好),即便意见相左,最终总能互相体谅并达成一致。可对方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把事情办好,即便因此发生冲突,也不要怪自己无法维持团队和谐。遇到好队友,是幸运;遇到一言难尽的队友,是磨炼。
学会沟通一直都是我们毕生的功课。每天遇到的人事物都不同,没有人能自信地说自己已经掌握所有关于沟通的诀窍了。可在遇到难题时,先停一停,厘清自己最核心的目的是什么,接着便是排除万难的时刻了。(写这封回信时,我脑中不停回想以往遇过的各种分组情况,忍不住想说:“不容易啊。”)但是,不要怕,是我想提醒自己的。
佳荟,我有另外一个问题很想与你讨论的:如何不去过度在意别人的想法,专注做自己呢?
期待你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