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星洲日报》第13版:
http://news.sinchew.com.my/node/454763?tid=1
學習路上互扶持‧講師夫婦齊考獲博士
2015-11-27
(霹靂‧丹絨馬林27日訊)師範學院高級講師夫婦年過半百仍孜孜不倦,經過近6年的努力與付出,雙雙在11月24日拿到博士學位,締造佳話。

張榮城和岑鳳的子女及女婿都出席畢業典禮,分享他們的喜悅;左起是新加坡籍女婿、張慧真、張榮城、岑鳳、張蔚森及張蔚進。(圖:星洲日報)
張榮城(59歲)及岑鳳(57歲)是彭亨立卑東姑安潘阿富珊師範學院高級講師,他們是該學院前院長拿督馬茲蘭莫哈末及阿都沙達博士與丹絨馬林蘇丹依德利斯師範大學啟動的“學無止境”(Titisan Ilmu)計劃下的首批博士班畢業生。
“學無止境”是一項鼓勵講師進修博士課程計劃,共有34人參加這項計劃。張榮成和岑鳳憑著對追求學問的熱忱和非凡的毅力,率先如期的完成課程。
完成學術生涯“大滿貫”
張榮城和岑鳳明年將告別三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他們坦言,博士學位對他們職業發展沒有多大的作用,不過給了他們莫大的滿足感,因為他們完成了學術生涯的“大滿貫”。
張榮城與岑鳳於1983年在馬來亞大學完成學士學位,過後張榮城於1996年在馬大考獲碩士學位,岑鳳則在馬來西亞工藝大學完成碩士學位課程。
岑鳳:進修過程最大挑戰
“須平衡家庭工作學業”
張榮城與岑鳳今年1月已提交博士論文,在進修博士課程這5年多來,面對不少挑戰與困難,尤其是對岑鳳而言,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在家庭、工作和學業上取得平衡。
岑鳳說:“我們是全職講師,業餘讀書,我還要照顧家人、做家務事。”
博士班不用上課,但每個月1或2天要見指導教授,而立卑到丹絨馬林蘇丹依德利斯師範大學的車程要3個小時多,而且他們研究的領域不同,指導教授不同,約見時間也不同,所以他們有時可以共車,分擔路上的勞累,但有時必須分頭行事。
岑鳳強調,時間管理非常重要,她和丈夫每晚會用約2個小時進行研究工作,每個週末則將研究時間增至6小時。儘管日程忙碌,但他們仍能每年出國度假充電。
她說,慶幸的是,報讀博士課程時,麼子已16歲,無需他們太過操心,此外,儘管他們要自己負責所有課程學雜費,但財務上還可應付得來。
她表示是熱忱於學習、自律、堅持,讓她完成博士夢,她也堅信唯有健康的身體和心靈才能完成夢想,所以每天風雨不改,與夫婿一起跑步。
張榮城:課堂旁聽向教授請教
“比妻子花更多時間”
張榮城修讀博士課程初時,會不時到指導教授的課堂旁聽,不僅如此,為了與指導教授討論課業問題,他甚至不吝到布城和賽城向對方請教,因此比太太花更多時間。
“我與妻子研究的領域不一樣,方法也不一樣,在做學問上,我們都是各做各的。”
他對妻子的扶持,表現在對家庭子女的照顧,也會幫忙太太洗碗。
“我太太非常自律,反而是我有時會鬆懈一下,太太這時就會提點我,我就趕快抖擻精神。”
他也很感恩立卑東姑安潘阿富珊師範學院院長等同仁,給予他和太太的支持,而他和太太都遇到非常好,以及能夠互相敬重的教授,使他們能堅持走到最後。
盼能悠閒享受生活
退休後或兼職教學
詢及他們退休後的計劃,張榮城表示,教書了這麼久,他們希望能享受優哉遊哉的生活,若有機會,會兼職進行春風化雨的教學工作。
張榮城和岑鳳從教師做到講師,前者已在教育界37年,岑鳳則是32年。
他們升任講師前,曾在霹靂州服務過,前者在美羅,後者在江沙。
張榮城也是終身學習奉行者,受英文教育的他有意學習中文,或發展一些新愛好。
岑鳳也是受英文教育,她與夫婿有感不懂華文非常吃虧,毅然將子女都送去華校唸書。
他們的27歲大女兒張慧真是大學一級榮譽學位畢業生、23歲次兒張蔚森也是大學畢業,目前在檳城電腦公司任工程師、21歲幺兒還在馬大唸電腦系,兩名兒子在大馬教育文憑考試都考獲優越的成績。
(星洲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