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1)研讨会:
a)2005年4月2日至6日:于安徽江城芜湖参加“第二届中国韵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也谈〈法句经〉的偈颂及其文学性》。
b)2005年9月17日至18日:于吉隆坡An Casa宾馆参加“第二届传统汉学研讨会”,发表论文《〈高僧传〉与〈出三藏记集〉渊源考论》。
c)2006年7月21日至23日:于台湾台北县华梵大学参加“第二届世界居士佛教论坛”,发表论文《支谦译经事业再议》。
d)2006年12月9日至10日:于八打灵参加“第三届传统汉学研讨会”,发表论文《〈高僧传〉作者慧皎考》。
e)2009年8月21-22日:于金宝拉曼大学总校区参加“第六届汉学研讨会”,发表论文《〈高僧传〉与〈名僧传〉渊源考论》。
f)2009年12月18-20日:于古晋佛教居士林参加“第三届世界居士佛教论坛”,发表论文《史传中鸠摩罗什形象的转变》。
g)2011年10月15-16日:于新山南方学院参加“第八届汉学国际研讨会”,发表论文《<论语·学而>注疏商榷》
h)2012年12月1-2日:于八打灵Armada酒店参加“汉学与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国际研讨会发表论文《<论语·为政>“问孝”四章解读》
i)2013年3月2日:于冼都王岳海礼堂参加马来西亚华文理事会(MCLC)主办的“马来西亚华文教学讨论会”发表论文“推广常态公开课
——我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建议”
j)2013年3月17日:于吉隆坡巴生路珍珠苑国际酒店参加马来西亚居士林成立大会研讨会,发表论文“世俗教育与佛教教育——兼介绍课题式学习方法”。
k)2014年11月8-9日:于甘孟度假村参加“第10届马来西亚汉学国际研讨会”,发表论文《梁武帝“崇佛亡国”辨析》
l)2015年1月30-31日,吉隆坡马华公会大厦,马来西亚小学华文教育展望研讨会(中马区);2015年6月19-20日,马六甲爱化摩沙度假村,马来西亚小学华文教育展望研讨会(南马区);2015年8月4-5日,槟城拉曼大学学院,马来西亚小学华文教育展望研讨会(北马区);2015年8月14-15日,金宝拉曼大学,马来西亚小学华文教育展望研讨会(霹雳区);2015年10月16-17日,甘孟度假村,马来西亚小学华文教育展望研讨会(东海岸区);2016年6月18-19日,亚庇里卡士酒店,马来西亚小学华文教育展望研讨会(沙巴西海岸区);2016年9月24-25日,拿笃麦茵酒店,马来西亚小学华文教育展望研讨会(沙巴东海岸区)发表论文:《阅读教学的反思与超越》《母语和二语教学的差异引发的语文教学的省思》
m)2018年11月23-25日,参与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世界课例研究教育研讨会,发表论文——Lesson study for teaching reading: How textual interpretation affects the teaching content(英文,与郑每俐、伍淑勤合作)
2)已刊行论文:
a)《马来西亚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古典文学知识》总117期,2004年11月。
http://engine.cqvip.com/content/citatio ... d=11082619
b)《也谈〈法句经〉的偈颂及其文学性》,《中国韵文学刊》2005 Vol.19 No.2 P.28-34,(
http://www.wanfangdata.com.cn/qikan/per ... 050204.htm)
c)《“观音”名号非避讳》,《辞书研究》 2005年 第04期。
http://www.faqing.org/forum/viewtopic.p ... a0c1bb2548
d)《支谦译经事业再议》,《第二届世界居士佛教论坛论文集》,台北:华梵大学,2006
http://www.faqing.org/forum/viewtopic.php?t=1697
e)《〈高僧传〉的命名、成书与流传》,《洪天赐教授七秩华诞纪念论文集》,吉隆坡:马大中文系毕业生协会,2006
http://faqing.org/forum/viewtopic.php?t=2769
f)《<论语·学而>的注疏商榷》,《汉学鸣谦集》(第八届马来西亚汉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新山:南方大学学院,2014
g)梁武帝“崇佛亡国”辨析,《汉学与佛教》(第十届马来西亚汉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金宝:马来西亚汉学研究会,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