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凯翔 写道:
我赞成这种说法“我们一定要有更宽阔的视野,因为天空不会因为我们的视野的狭窄而变小。”只是,“视野的狭窄”是怎么说?本人想请教黄讲师。现在我谈的是马来西亚所面对的问题,咱们不谈中国怎么处理他们的师资问题。
呵呵,典型的“务实”想法。
就像我举出一些好的篇章,告诉大家我们的课文应该有这样的水平时,有些老师会说:“我们要看的是马来西亚的问题,不要拿外国的来做比较。”
凯翔啊,其实我提出这样的一种境界论,目的是要端正我们的态度。
态度正确,问题就可以解决。
谢谢讲师与我分享您现在面对的问题。我能感受到那种无奈……
天!把自己的辛酸说出,竟然被当成是“分享”了。
呵呵,凯翔,这是老黄找砸的,是因为觉得您用辞不当了。
享是享受,是好的东西才可以享受的。
我有乐事当然可以跟您分享,我有好篇章也可以跟您分享,但是我的辛酸请您不要分享。
如果我把自己的困境每天挂在嘴边对学生说,对同事说,他们早就疏离我这个唠叨客了。
是的,要面对,要积极去面对。
还有很多人也是有这样的经历的。
看待问题不能够只是看自己的经历,处理问题也不能只是考虑自己的处境,要面向全体。
黄讲师,我并没有提过按地区安排老师啊!
……
我们要表达的是:如果调派制度能做的更加好,更加透明化,那大家不是皆大欢喜吗?老师带着欢喜心教书,教育官员减少了调派的问题,微型或郊区学校少了教师短缺的问题,这不是每个老师们所希望的吗?
这就好。
就目前的制度来看,应该还算好的。
不过,在执行上,往往有了偏差,这是“马来西亚能”的例子。
何谓执行上的偏差?
即一些人可以绕过制度,通过人事关系得到他们想要的。
这样只会是到更多人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