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anghong wrote:第十五场:柔佛新山国光一校
日期:2015年11月12-13日
舵手:张泰忠师、陈梅春师
参与国光华小儿童阅读营之反思及感想
王税玉
“阅读营”对于我来说一直是一个即熟悉又陌生的名词。说它熟悉,是因为自从2013年开始,这名词便在法情里出现。直到2014年至2015年,更是在我有意无意地游览法情时,经常出现在眼前。虽然没完整地阅读报道中活动的过程和细节,但每每走马看花地看营过程中的照片,却也增加了我对这活动的好奇心和印象,使我常有股冲动,想参与其中。好奇是什么魅力促使此营可以走遍各州,各大学校……可是每回都考虑到当时课业和学校事务缠身、交通问题等等因素,往往在一念之间打消了念头……
今年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脑海里老是有个想法:希望可以把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培养起来。班上的孩子对于阅读其实也不陌生,因为我会要求他们在换节的空档,拿出该节的科目课本,全班齐读。在休息时间,也会相约一起阅读书籍。然而他们分享的、阅读的,往往是一些校外书商到校售卖的漫画,又或是他们各自从家里带来的书。也不晓得是否太常接触类似有暴力成分的漫画,孩子们在日常的交流和沟通中,都会出现漫画中的景象、对白,甚至一些暴力成分。这更加使我想把所谓“好的故事书”带给班上的小朋友,希望从阅读当中,让他们得到一些启发,影响他们的言谈举止、品行,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因此,我开始把《日有所诵》带入班上,每天一篇,引导他们朗诵演变成每逢华文课开始前必做的一门功课。目前的他们已能朗诵近30篇的诗篇,也不需要我每天提醒他们了。之后,我也把“君伟上小学”中的《一年级鲜事多》带入班上,人手一书,朗读给孩子们听,偶尔要他们一起朗读。大部分的孩子对于这本书的内容都表示喜欢,一部分孩子却对这本书漠不关心似的。我尝试改变方式,通过提问、讲解,希望改变孩子们对这本书的看法,也希望他们从中学到一些什么。然而,总觉得还是缺少了什么……这也成了我想要参加儿童阅读营的推动力。
参与国光一校的儿童阅读营,是在几个月前一次询问中,机缘降临而促成的。从那时候开始,我就满心期待,希望阅读营快点儿到来,就可以参与其中,从中学习一些什么了……
终于,满心期待的儿童阅读营开始了。首先是两天的培训。培训当天早上,到达国光学校,见到校长、副校长们的热情,使我感觉有些受宠若惊。之后,培训中国光校内老师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态度,让我感到惊讶,也从中得知他们是自愿参与活动的。大家都抱持着想要学习的精神来到此营,当然我也不例外!然而,我也对于培训时需要当场说话感到有些胆怯,但当时的我很快就被老师们那股热情所感染了。心想,怎么这些老师就这么积极啊?他们的热情和推动力是从哪儿来的?看到老师们在每组代表分享时,在台前分享小组讨论结果时,脸上流露出来的喜悦,特别是分享“西顿动物小说”的那位佳秀老师,更是让我印象深刻,至今难以忘怀!她们的眼神中散发着满足和闪闪的金光,这是我好久以来都没看到的。当时,心里就有股莫名的满足和期待,到底我们该如何向学生导读这些故事?脑子里不时浮现自己想象的阅读营进行时的画面。学生如果通过此阅读营能爱上阅读,那是多美的画面啊!
接下来,两天的培训,我们也从中大略了解导读故事的一些技巧,以及阅读营时的活动进行方式。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大家都不知道营歌歌词和曲调,培训时没有让工委们练习,导致大家在阅读营进行时,听到营歌都跟不上节奏,无法带领孩子们唱营歌。这是需要改进的。
在布置小组阅读角落和制作小组象征物的过程中,我见识了老师对于活动的期待、大家积极参与,分工合作,不分你我,一起参与布置和筹备,分秒必争地赶工,务求在限时内完成所有的布置工作。大家甚至工作到培训时间过了许久都不愿离去,这就证明了大家对于阅读营的期待。
接下来便是两天培训结束后,最关键的两个晚上,我们小组中各自的筹备了。我们的组别负责导读汤汤的作品,原来培训中建议导读是《来自鬼庄园的九九》。然而小组中的我和绿夏老师有汤汤的另一部作品,即《美人树》。绿夏老师在培训进行前,已大略读了这部作品的内容,而我因为在培训前的一个星期才购得此部作品,还没来得及读完其内容,对于作者的背景也不太了解,因此在小组讨论时感到吃力和不知所措。幸得光宏提点,我们才有了导读时的大略概念。然而,进行培训的两个晚上成了至关重要的时刻,这是因为我们必须把导读设计制作出来,而我也觉得我务必把《美人树》读完,才有办法参与阅读营中的作品导读会。因此那两个晚上,我和绿夏老师便挑灯夜读,讨论作品和导读内容,甚至在不知不觉中睡了过去,一直到凌晨四五点突然惊醒,最终赶得及在阅读营进行当天读完作品和完成导读设计,这是值得庆幸的。那两天的过程虽然让我们极度疲累,但我们累得非常开心,终于可以把两天的努力结果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了。接下来让我们感到更加担心的,是孩子们对汤汤的作品和我们导读时的反应。
我们分头行事。两位老师结伴带领孩子们进行小阅读区布置的最终工作和团康活动,另外两位老师就准备作品导读会。四位老师交替行事,务必把最好的导读分享呈现在孩子们面前。首两场的作品导读会,由我和绿夏老师负责。首场由绿夏老师呈现,并由我协助的导读会在我们战战兢兢的状态下进行完毕。首场导读会后,我俩犹如卸下心头大石般松了一口气,这是因为努力了两天之后,我们终于可以把自己对于《美人树》的理解,用演示文稿的方式呈现在孩子们面前了,然而接下来令我感到欢喜的是第二场的作品导读会将由我接棒!我感到非常紧张和忧心。欢喜的是,自己终于把《美人树》内容读完,也理清了其中我认为是“要点”的“要点”。然而对于要把这么一部角色众多,故事篇幅蛮长,又深受好评的作品呈现出来,让我感到有些紧张和忧心。忧的是,不知自己的呈现方式是否能让孩子们了解故事内容?紧张的是,我该如何吸引孩子们去阅读这部作品,进而阅读汤汤的其他作品呢?因此,在导读会开始前,我和绿夏老师暗自演练了一番,期望把最好的导读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导读进行时,我借由演示文稿和绿夏老师的协助,在学生面前把自己所知所想说出来,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录了影。然而,孩子们的反应并不如我们预想的。我觉得他们对于我的提问反应并不热烈,好些孩子似乎对于《美人树》的故事内容不感兴趣!我必须反复提问或多加说明,才能得到学生的回应。这让我感到有些挫败感!也让我反复思考,为何会有这样的局面?经过思考,觉得是我对作品的内容和角色了解得不够透彻,进行导读时太紧张,混淆了故事发展的次序。太在意孩子们的反应,成了我的“处女作”的败笔。虽然心里对于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但还是希望孩子们在另外三位同组老师的引导下爱上这部作品。在“抢票”进入导读会的过程中,我也发现孩子们对于《美人树》不太感兴趣,甚至听到一个孩子说:“我不要听美人树叻。”虽然如此,我们还是积极地导读,希望不同老师的呈现能吸引孩子们的参与。为何我会说孩子们抢票呢?这是因为当营长还没说开始拿票时,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摆出赛跑开始前的姿势了。等到营长一说开始,他们便一窝蜂地涌向各自想要的故事组别,却也出现某些组别的票老早被抢空,一部分则无人问津,或抢不到票的孩子也听过了还有余票组别的故事了。抢不到票的孩子不愿加入其他导读的尴尬局面,需等营长们或工委老师们的游说,他们才肯接受参与其导读会。因此,我才觉得导读的场次是否需要增加,让孩子们有更多选择。
第三场的导读会由淑萍老师呈现,绿夏和梅桦老师协助。虽然淑萍老师是我们当中年纪最大的老师,但她对于这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是许多年轻老师的楷模。虽然她没能及时把作品的内容看完,唯有通过小组讨论和前两场导读会当中了解故事内容,但她在导读时呈现出来的淡定和稳健的语气及不怯场是我需要学习的。我也看到了孩子们的参与度似乎有些不同。
接着的第四场,由梅春老师示范导读,我们四位老师在一旁观看、学习。这回的导读真是让我感到惊艳,这是因为我完全看到了与我们不同风格的导读方式。虽然梅春老师说,那是她第二次参与导读会,用的演示文稿也是我们的,然而从她身上,我完全看不出任何怯场的问题,而且她说话的语调和语气都有不一样的感觉,表现非常淡定,能从容地把故事内容表现出来,在与孩子们交流时也能很快地吸引到孩子们的目光和专注,他们的反应也比之前三场的好很多。看了她的导读之后,我对于自己的不足有了另一番体会,也从她身上看到了所谓“导读可以再活一些”是怎么回事。希望接下的日子,我能以此为借镜,逐步改善我的导读技巧和方式。
接下来的第五场导读会,我“翘课”了,和绿夏老师去看看其他组别导读会的进行。这回我看到了《我和小姐姐克拉拉》的导读,也是由梅春老师示范。见识了她的另一个导读,对于该组老师设计的演示文稿也留下了印象,可作为之后导读的参考。对于《西顿》组别,我还是印象深刻的,碰巧我看到的这场导读是由佳秀老师负责,还是非常佩服其导读方式,完全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也能把故事内容说得活灵活现。这都是我应该学习的。
五场导读会终于结束了,接下来就是验收两天阅读营成功与否的时刻了,也是诸位工委老师、校长和副校长引颈期盼的。在回馈和分享的时候,我们组别中有好几位男同学听说必须向父母或师长介绍两天阅读营中他们最喜欢的三套书籍,并想法设法吸引父母愿意聆听他们的解说,都纷纷打退堂鼓,表示他们不愿参与,认为和父母介绍书籍和分享自己的所听所想是很奇怪、很尴尬的事。甚至还有一位C同学说,“这是很无聊的事,我妈不会来的,她不听的啦,我不要说啦。”因此,我们便在一旁鼓励他们,引导他们。虽然费尽唇舌,他的心意还是不被动摇……
然而,就在大家聚集在礼堂筹备阅读嘉年华的时候,不知是否被现场的积极和热情的气氛感染了,那几位原本打退堂鼓的孩子,特别是那位C同学,突然开始在构思如何介绍书籍,还会寻求老师们和其他组员的意见了,这让我们感到惊喜,期待他在阅读嘉年华开始后的表现。果然,阅读嘉年华开始后,那位C同学积极去寻找“听众”,并想方设法把他的感想和对于书籍的认识说出来,原本打退堂鼓的几位同学也积极参与了阅读嘉年华,其中一位把《美人树》的故事内容,可说接近完整地与其母亲分享了。他们母子俩投入的眼神,让我至今难忘。当时,妈妈还跟我说了一句:“我问他是不是老师要你背故事,他说没有。”我听了,微笑地对妈妈说:“我们绝对没要孩子背故事,全是他自己听了、看了之后,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妈妈听了满意地点了点头,微笑着离开我的视线。更值得一提的,是全场最小的参与者,汤汤组中的一位年仅七岁的小女孩儿,竟然在阅读嘉年华场上,到处穿梭,去找“听众”,务求把自己的责任完成,毫不怯场,还勇敢和校长分享她的故事。虽然在五场的“持续默读”环节中,她都无法控制自己安静地静下心来阅读,然而她在阅读嘉年华的谈定和自信,却深得校长、副校长和师长们的赞赏。相信日后,她的阅读力一定会逐渐提高的。至于其他组别的孩子的表现,也让老师感到激动和欣慰。他们在与师长和父母们交流的当儿,我从他们的眼神当中,看到了平日教学中极少看到的自信的光芒。孩子看着父母,或父母看着孩子的眼神,都充满着期待和满足。因此,此次的儿童阅读营可说是圆满的、成功的。圆满是阅读营终于结束了,成功是因为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已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起来。大家主要的目的是要通过此营,引领孩子们爱上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我觉得虽然此次的阅读营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老师们的导读技巧也有待改善,然而,在阅读嘉年华,孩子们的表现足以表示,阅读的种子已在他们的心中埋下。只要往后的日子持之以恒,他们的阅读能力必定提高!
对我而言,我非常感谢和感恩有机会参与此次的儿童阅读营,也在过程当中学习了一些导读技巧,认清自己的不足,深知自己有很多需改善的地方。更重要的,是重燃当年初出茅庐对教学的热诚,对于阅读有了新的领悟。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能把所学所知运用在日常教学,在引领孩子们阅读方面有所改善和进步。若还有机会参与儿童阅读营,希望再次遇见像国光华小一般对教育、教学充满热诚和热情的校长、副校长和老师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