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阅读与儿童理性思维的发展
作者:朱自强
来源:《教育研究与评论》微信公众号
发表:《教育研究与评论》综合版2019年第3期
06-09-2019
斯蒂芬·平克的《当下的启蒙——为理性、科学、人文主义和进步辩护》一书,于2019年1月在中国出版。对于思考当下人类文明进程的发展方向而言,这是一部非常及时、极为重要的思想力作。正如该著作的副标题所示,这部为“启蒙运动”辩护的著作将启蒙运动的思想归纳为理性、科学、人文主义和进步这四大理念,并且将理性排在了第一位。斯蒂芬·平克甚至说,“启蒙运动的理念是人类理性的产物”,在启蒙运动的四大理念中,“第一个理念‘理性’是重中之重”,“由此便引申出第二个理念‘科学’”,因为“所谓科学,就是对理性的加工提炼,并以此去解释世界”。
确如斯蒂芬·平克所论述的,理性在人类取得现代文明成就的过程中居功至伟。但同样如斯蒂芬·平克在这部著作中所指出的,启蒙运动的文明成就被许多人抹杀,人类种种非理性行为惹出的麻烦却被人们当作攻击理性的口实。反启蒙的思潮不仅发生在美国、欧洲,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中也存在着解构所谓“启蒙神话”的倾向。即使在儿童文学领域,也有学者盲目借鉴激进的后现代主义理论,质疑启蒙运动,质疑现代性。

本人是现代性的拥护者。在1990年,我就针对中国儿童文学“古已有之”一派的观点,提出了儿童文学是“现代”文学,儿童文学没有“古代”这一文学史观。但是,就在阐述儿童文学的“现代性”时,却也接受了卢梭、尼采等人的反理性的思想观点,同时也囿于自身知识的局限,并没有深入认识儿童的理性能力,并没有主张以儿童文学的阅读发展儿童的理性思维。2000年以后,随着美国哲学家加雷斯·B.马修斯等人的儿童哲学研究进入阅读和思考的视野,我开始修正自己在儿童理性能力方面的看法。本文的撰写,一方面是在对启蒙理性的臧否两论这一大背景下,呼应斯蒂芬· 平克为启蒙运动所做的辩护,一方面也是对自己的学术历史进行的一次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