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星期一)
4点出发赴立卑。
到了后,感觉很疲倦,便小睡一会儿。
弹性上班时间的好处是,不必赶在8点之前打卡。
9-11am:大一副修班的课,和他们讨论布鲁姆认知层次的实用性。并借此让他们尝试从这样的角度去思考课程该知道什么。
11-1pm:大一主修班的课。重复先前的构思,但是两者的讨论情况有很大的差别。我不是讲课的老师。学生的反应会决定着我教学的效果。
1月14日(星期二)
8-10am:海归的课。进一步给她们分析母语教学和二语教学的不一样。很奇怪,这个概念人人都会说,但却似乎说不出所以然出来。我的学语文和用语文学习的概念,应该有助辨析。在举例时,学生也能清楚辨析。
2-5pm:给大二第二班学生讲鸿门宴。
1月15日(星期三)
8-10am:大二第一班讨论鸿门宴。还没有进入指定阅读的篇章之前,我先示范可以怎样读散文。这是第二个例子。
4-5pm:海归活起来了,课堂上会给我反应。今天以三年级教材《一份特别的礼物》给他们辨析母语和二语教材的不一样。她们似乎都听懂了。我也让她们通过Google Form回应。可是这班有点糊涂,一个人会回应几次,可能是意犹未尽吧?
文字回应:
1)我个人觉得马来西亚应该提供更多好玩的儿童读物,改变我们现有的课本,因为很明显我们的语文课本根本就不好玩,尤其是阅读部分。
2)老师要有多想法让学生喜欢读书。只要他们对学习有趣才能学好东西。
3)我们应该把母语(马来语)的课换成马来语文学课。如果从小学开始更好,因为可培养小孩子尤其是马来人使用语文学习自己的母语。
4)课本必须有更多的文学材料。
5)母语应该多看文学作品,而学习第二语言不应该有太高的要求。
6)我们可以学习更多外语,增加知识,但是不能忘记自己的母语。因为#bahasa jiwa bangsa
7)我同意讲师说的话,都很对,非常准确!
8)我觉得对于小学生最好用母语来学习和知道知识。因为太多语言也是对小学生是一个障碍。
9)学习是为了知道,明白和了解。
10)学校不可以太勉强小孩子学习第二语言。只要他们能说,能懂就好。母语与其他语言的学习不一样。
11)要给小孩子读有趣也可以留给他们深刻的影响的课文
12)我同意让孩子自由用母语来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13)我觉得现在的语文课太注重语法和词汇而不是怎么用语文交流。就是像我们学英语,从小学到高中都一直学英语,但是大多数都还是不敢用英语交流。
13)我非常赞成讲师的看法,我才发现我们的教育有问题。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政府所提倡的kempen membaca,nilam等等不太有效果,因为问题不是学生懒读书,而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很弱。还有,我同意学生该自小读文学作品,他们不仅会读质量好的读物,但也会培养他们对文学的感兴趣。比如说,form1到5的文学课—KOMSAS。学生往往觉得这门课很无聊、很闷、难懂,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读。这是因为教育制度没有自小介绍,所以才出现了这个问题。
14)我同意讲师说的。我们应该用语文学习而不是学习语文。比如,kita perlu lebih banyak memberi pendedahan kepada para pelajar ttg karya karya sasterawan negara kita supaya mereka boleh mendalami sendiri nilai dan pengajaran. Namun begitu sukatan pelajaran yang terikat dan banyak membataskan kebebasan murid menambah bahan bacaan dari apa-apa yang mereka minati.